【識港網訊】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智能出行實驗室和星群的士合作推出一套融合人工智能與優化方法的「智能派單決策」系統。忠誠車行執行董事兼星群的士創辦人鄭敏怡表示,與港大的合作可發揮產學研力量,系統由車隊7月14日發布起使用大概兩個星期,7月訂單較6月高出1倍。
左起:星群的士創辦人鄭敏怡、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智能出行實驗室主任柯錦濤和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黃卓邦出席新聞發布會。記者 蔡啟文攝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智能出行實驗室主任柯錦濤表示,系統會蒐集乘客需求、司機狀態和路面擠塞情況等結合,進行兩階段框架「智能派單決策系統」。他解釋,第一部分為在線配對算法,把司機和乘客配對,另一部分是離線學習算法,在離線系統內有一個模擬平台,於模擬平台內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當實時要作決策時,就會把人工智能計算出來的結果放到在線配對平台,作一個配對。
柯錦濤指出,市面上主要有兩種配對機制,第一是廣播模式,當平台收到乘客訂單後會廣播予周圍的司機,讓司機可自由選擇。第二是派單模式,直接派司機接某一個訂單,司機一般來說是沒有權去拒絕排單。未來會開發空車巡遊算法,讓在街上尋找客人的司機知道哪兒比較多客人,另現時有很多電動的士,推薦一些合適充電站,休息時可充電。系統都會向乘客推薦一些合適上車點,讓乘客可前往與司機配合。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智能出行實驗室主任柯錦濤。記者 蔡啟文攝
鄭敏怡表示,星群車隊有約160架車,若採用以往廣播模式進行配對是不能有效地服務香港市民,因司機一直以空車尋找下一張訂單,未必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合適該訂單,需觀看訂單上車與落車地點,並與乘客溝通,這過程已使用一分鐘。在港大的系統下慢慢與司機建立信心,司機要了解、慢慢學習,派發的訂單其實是最適合做,這是模式的轉換。過去幾十年都是司機選擇訂單做,但現在司機只是見到平台派了訂單,所以效率提升是可以令目前100多輛車可真的提高服務質素和接單率,這是十分顯著之處。
星群的士創辦人鄭敏怡。記者 蔡啟文攝
鄭敏怡指出,即時的訂單必定是進入派單模式,才會夠快和有效率。而兩日後的預約訂單,派單模式並不能發揮非常大作用,因司機需按自己生活需要,送家人上學上班後才能工作,在這些情況下司機主動接單模式,就可發揮更大效果,因司機是很自由行業,而星群平台內的司機都接受派單模式。
左起:星群的士創辦人鄭敏怡、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智能出行實驗室主任柯錦濤和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黃卓邦合照。記者 蔡啟文攝
車隊暫時擁有160架的士。記者 蔡啟文攝
車隊使用「智能派單決策」系統後,7月的訂單比6月的高出1倍。記者 蔡啟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