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近代上海人為何執着追求時髦?
作者:吳昊   來源:橙新聞    2019-05-22 11:30
大都會,往往是服裝主流的發端。通常,時裝的地域流向,其特點:(一)從首都向四周小城市輻射;(二)從大城市向四周鄉鎮輻射。

【識港網訊】大都會,往往是服裝主流的發端。

通常,時裝的地域流向,其特點:(一)從首都向四周小城市輻射;(二)從大城市向四周鄉鎮輻射。因為首都乃國家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皇族、貴族、官宦、富戶聚居,衣着也特別講究,但要顧全衣冠楚楚的「國體」問題,作風趨於保守,變化不大。大城市則有所不同,無須揹負正統文化的包袱,尤其沿海邊城,對外交流,所謂西方的奇裝異服自海路傳播,擴散快速,衣飾變化多端。再加上辛亥革命成功,大清皇朝首都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漸漸退減,開始被新興的大城市取替。

圖:《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

而「十里洋場,衣冠世界」之稱的上海,早在宣統年間(1909年)已領導中國服裝的新潮流了。在芸芸沿海城市之中,她脫穎而出,變成最時髦的大都會。「而上海裝飾已稍稍露頭角,且以上海扼全國之中心,並交通上之便利,其裝飾頗足以風靡全國,雖北之京津,西之川漢,南至閩粵,傍及蘇杭,亦莫不以為最及時之標準。」

還有,「時髦」這詞彙,亦是在晚清上海叫起,最早見於1897年《申報》,到民國年間更愈叫愈響,初時只應用於服裝新潮流上,後來,「時髦二字之名詞,出自上海,不僅指服御而言,舉凡事物莫不有時髦」,但凡標新立異,變幻花樣的事物和生活方式,上海人都喚為時髦了。

圖:《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

近代上海人之所以會執着地追求時髦,樂正著《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有所分析:「上海是一個五方雜處、中西並存的城市,社會開放,人員流動,生活節奏也較內地快,容易產生一種多元化的消費動感,這是其一;上海人打破了尊卑等級消費觀念,受傳統模式束縛較小,人們可以任意選擇自己的消費式樣,這是其二;上海商業發達,商人們以製造時髦款式、迎合時髦心理為推銷之術,不斷鼓動人們加入新的消費潮流,這是其三;上海人心靈手巧,製作精細,一件平常的東西經他們加工改造,就成為一件時新而精美的物品,這是其四。」

圖:《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

況且海派精神在於「兼收並蓄」,上海自開埠(1843年)以來,因為列強設立租界,享有治外法權,各據一隅,自成王國,一方面使上海的政治地位非常穩定,社會太平昌盛,另一方面,列強為其自身利益,各自大力宣揚本國文化,上海遂變成能容納多元文化的城市。其次,晚清內亂頻生,各省達官富戶紛逃而至,亦使各省文化匯集於此,而上海人例能一一接納,大量消化,兼收並蓄,尤其表現於服裝之上了。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5/21/010117170.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