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有清一代,自1644年順治帝福臨入關,定都北京後,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八朝,傳到了宣統,是第十代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滿族人,旗籍屬滿洲正黃旗。字耀之,筆名植蓮,英文名為亨利(Henry),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代君主。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1906年2月7日),溥儀誕生於北京醇王府,這天正是道光皇帝的忌辰。溥儀登基後,皇家為了避免因慶賀生日鳴鐘震鼓而對祖先不敬,遂將溥儀的「萬壽聖節」吉日改在舊曆正月十三。直到1959年溥儀被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後,才把生日改回舊曆正月十四。
1908年12月,溥儀以「承繼同治,兼祧光緒」的名份入宮登基,為清朝末代的宣統皇帝
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一個稱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歷經兩千一百三十二年,有三百四十九位皇帝登基。沖齡登基的溥儀不僅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
三歲的溥儀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登基,於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宣讀了退位詔書,成為遜帝。1917年7月1日,張勳率兵扶持溥儀復辟,當了十二天皇帝之後,他又以「退位詔書」回歸遜帝。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逐出宮,流亡天津,暫居日租界,照例擺出「皇帝」之譜惶惶度日,無非一介寓公。
1931年11月10日,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威逼利誘下,從天津赴東北,由一心復辟清廷,逐漸轉為對日賣身投靠,先後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康德皇帝」,成為日本侵華的「政治道具」。他本擬勾結日本復辟清朝而陷入圈套,繼而又為了保命求生淪為漢奸。
1945年8月18日,溥儀在吉林省通化大栗子溝第三次宣讀「退位詔書」。準備逃往日本的他,在瀋陽機場被蘇聯紅軍俘獲,囚居於赤塔和伯力。1950年8月1日,溥儀被引渡回國,作為戰犯在中國撫順關押、改造了十年。1959年12月4日,溥儀獲得特赦,成為新中國的公民、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7年10月17日,溥儀在北京逝世。他一生先後娶了五位夫人:一后一妃、兩位「貴人」和一位現代意義上的妻子。
縱觀溥儀一生,歷經磨難,生涯傳奇、命運多舛。慘淡的皇帝夢和畸形的人生,使他經歷了太多的驚心動魄、世事沉淪。從皇帝變為遜帝歷經三次復辟,又變為漢奸傀儡、戰犯囚徒,最後成為普通公民。他一生扮演了多個重要角色,由人到龍,返龍歸人的言行舉止、生平影像,寫照了舊世界的落幕和新中國的誕生,正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生動而鮮活的見證。將它們完整、系統地展現給讀者,真切、靈動地還原那一段懾人心魄的歷史,在今天有著非常豐富、深刻的現實意義。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4/26/0101153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