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終於公佈,國家發改委高官和粵港澳三地政府高層齊集香港舉辦宣講會。這份長達兩萬七千多字的規劃綱要,內容太豐富,理解消化不容易,我全文認真讀了兩遍,又仔細翻閱其中部分章節,然後才敢去參加本週二由廣東省社科院、明匯智庫和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在灣仔萬麗海景酒店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智庫高端論壇,論壇主題是“同心共建大灣區”。中國社科院和廣東社科院的專家,以及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從不同角度分享對綱要的理解和分析,特別是曾鈺成解讀香港在建設大灣區這項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高屋建瓴,令人佩服。的而且確,當年中央因為深圳毗鄰香港才劃為經濟特區,時隔四十年建設一流灣區又將香港列為中心城市,中央重視香港對國家改革開放的作用,不容置疑。
我在嘉賓對談環節發言,原來想談談這份綱要給香港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但是一件事令我決定改變話題。論壇舉辦前一天,特區政府宣佈繼續實施限制攜帶嬰兒奶粉出境的“限奶令”,意味著如果有人在香港攜帶多過兩罐配方嬰兒奶粉出境,即面臨被檢控,可能坐牢,我聽到這個消息,簡直哭笑不得,臨時決定改變話題,呼籲特區政府和社會大眾,面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必須解放思想,在堅持“一國兩制”前提下,重新認識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否則與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的協調合作效果將事倍功半。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四十年前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最大的阻力是國人的思想僵化,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甚至金錢都被視為萬惡,流行歌曲稱為靡靡之音,鄧小平親自推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解放運動,提出設立經濟特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深圳公開喊出“時間就是金錢”的口號,從此國人才敢“富起來”,過年才敢說“恭喜發財”,而深圳這個小漁村之所以被中央看中劃為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就是因為毗鄰資本主義的香港,深圳成為當年思想解放的先鋒,以港為師、以先進國家和地區為師,四十年後的深圳,在GDP總量、科創能力、人均居住面積等經濟民生多項指標都超過香港。
現在,中央主導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許輪到香港要解放思想。建設大灣區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珠三角地區城市發展水準,與此同時,透過發揮協同效應為港澳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動力,在粵港澳形成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是中央站在國家整體和長遠利益的高度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換言之,如果粵港澳三地政府和社會沒有國家整體和長遠利益的全域觀,便難以將中央這一偉大藍圖變成現實。特首林鄭月娥當日在宣講會上稱,建設大灣區是“深化一國兩制的實踐”,這句話可圈可點,如果林鄭月娥同時宣佈實施六年的“限奶令”不合時宜即時取消,為掃除大灣區內物流障礙邁出第一步,那才是真正坐言起行,可惜事實再次證明知易行難。
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體系基礎建設大灣區,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業,如何在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方面清除障礙、打通經脈,需要粵港澳三地相互理解加強合作,如果某一方只顧自己的利益,只想保護自己,或者給區內其他成員產生這種感覺,肯定會給合作帶來負面影響。與四十年前開啟改革開放時代相比,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一項國家戰略,香港的角色依然重要及不可替代,但這個角色的性質,以及香港與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的關係,已經全然不同,除了深圳廣州在發展水準上追近香港,很多方面已毋須再依賴香港,更重要的是,香港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與“九加二”其他城市一起參與國家規劃的大灣區建設。倘若明乎此,相信特區政府便不會貿然宣佈延續“限奶令”。
當然,“限奶令”有其特定背景,當局延續“限奶令”也不是故意跟內地過不去。食衛局檔提供的資料顯示,自二○一六年起,違反“限奶令”被定罪的個案,每年維持在三千八百宗。為何這麼多年國產奶粉遲遲未能重獲內地消費者的信心,依然有這麼多人甘冒被檢控甚至入獄的風險帶奶粉闖關北上?這個問題,希望內地有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
原文2019-03-01刊發於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