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辦的「靠邊站藝術節——我城我故事」昨日(10日)起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舉行,活動進行至4月14日,以包括視覺藝術展覽、紀錄片放映會、音樂表演、戲劇、導賞團及實驗進空間等不同藝術方式,表達對被主流社會邊緣化和遺忘的社群的關注。
在昨日的開幕式上,兩位舞者表演《我不是邊緣人》現代舞,透過生動演繹貼標籤、針鋒相對、作繭自縛等行為,試圖傳遞「人人都以為自己不是邊緣人,但究竟誰才是邊緣人,抑或大家其實都是邊緣人」的訊息。
在隨後的紀錄片放映環節「生活如此——如此生活」中,觀眾欣賞了三套出自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之手,分別聚焦茶餐廳老闆、在海底撈「鬼網」的環保人士以及會說中文的外傭的紀錄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李鐵成更在映後帶領創作團隊與片中主人公現場分享創作經驗。
展覽方面,資深策展人何慶基與丁穎茵推出「唔多識故事:盧亭、阿乜水、D 嘢」,關注不為人知的「阿乜水」、漸被忘懷的「東西」以及備受忽視的大嶼山神話人物盧亭。
在一連五日的活動中,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家也將以不同方式分享屬於邊緣社群的故事:
來自新加坡的邱子睿將以「啟發自我情感:應用戲劇入門」工作坊帶領參與者將想法幻化成表演;印尼移民工人網絡(JBMI)、鴨寮街阿Paul及城市探險(HK Urbex)透過座談會講述外傭、黑膠唱片及香港被遺忘空間的內容;本地街頭藝人Vincent Chong及蘇春就(有趣先生)在座談會中分享他們對街頭表演經歷及對相關議題的看法;文化導覽團「多民族文化遊@深水埗」展示尼泊爾、泰國、巴基斯坦、印尼的社群文化……
藝術節期望為主流社會所忽視的「邊緣群體」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生活哲學和藝術思考的舞台,引領觀眾一同發掘來自「邊緣」的價值。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4/11/010114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