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高級研究諮詢顧問劉建黨近日參與了由深圳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第二季「改革開放篇」主題宣傳活動,第二站走進深圳光明科學城。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光明科學城的調研收獲頗豐,也看到了深圳建設科技園區的高水平。優美的環境和創新的制度,讓光明科學城實現了技術發明到產業化的鏈條,有利於吸引全球頂級的人才來加入其中。
劉建黨還指出,在光明科學城,我們也看到了香港的參與。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因此也必須要有香港的參與。香港擁有大量人才資源與國際資本,深圳則擁有豐富的產業資源,深港優勢互補再加上體制機制的創新,深港就能在科技創新領域形成合力。再加上一個很好的平台,相信深港合作的項目能夠在未來的創新中取得更大成績。
創新中心打破
科研與孵化壁壘
來自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和駐深央媒、省媒記者,以及專家學者、代表委員組成的聯合採訪調研團隊通過實地調研,深切地感受到了光明科學城的科研創新氛圍。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發展的今天,光明科學城必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還在國外的時候,就計劃來到光明創業了。」在由光明區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合作建立的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涌源合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宗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光明不僅僅是中國的合成生物學中心,甚至是全世界的合成生物學中心之一。人才的集聚、供應鏈的優勢以及政府的支持,足以讓光明成為創業的熱土。
涌源合生於2022年10月成立,是一家立志革新合成生物學底層工具的初創企業。楊宗穎說:「我們的創始科學家團隊均具有帝國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科研院校的研究經歷,並且都是年輕人。」
年輕與高學歷,是光明科學城的底色。創新中心首創「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有效打破了科學與產業孵化的時間與空間壁壘,探索形成基礎研究與產業化應用在空間上有機融合的一體化平台。
合成生物產業
生態將快速集聚
在光明生命科學園,坐落着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它是光明科學城建設優先啟動和布局的重點項目之一,將打造一個用戶的「雲端實驗室」和運營者的「智能實驗室」二位一體的合成生物研究平台。
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經理袁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後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統設計與製造平台,並作為中國首個將軟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學應用進行系統整合的大型規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礎設施,為全國合成生物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仍正處於設備聯調聯試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基本實現軟硬件全部連調完成。屆時,科學家可以依托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發實驗腳本、實驗工藝,以雲端系統「下單」實驗目標、設置參數,通過實時溝通遠程也可做實驗。
與港科大共同
開墾腦科學藍海
在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旁邊,還有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所長、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院長王立平向本報記者表示,香港科技大學是該項目的共建單位。
據介紹,腦設施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牽頭建設,是光明科學城啟動區的重點建設項目,於2020年8月由深圳市發改委正式批覆,投資總概算8億餘元人民幣,擁有近1600台/套設備。腦設施分為三個模塊開展建設,包括腦編輯、腦解析和腦模擬。三個模塊分別包括數個實驗平台,在實現各自模塊核心功能的同時,模塊之間實現功能相互支撐與密切合作,發展出單獨模塊所不具備的多模式動物同一時空精確解析模擬能力,實現腦科學研究和腦疾病診療手段以及藥物開發的跨越式發展。
王立平說:「腦設施集實驗動物的養殖、繁殖與實驗為一體,通過對實驗動物的研究,來找尋治療或緩解大腦疾病的方法。我們的設備與設施也是全球領先水平。當前,中國面臨着老齡化社會的問題,腦疾病多發,如果我們的研究能多前進一步,未來社會的養老壓力就會進一步降低,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並且,腦科學、腦康復和腦醫學這幾個領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萬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未開墾的藍海區域,是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打造人工智能與
數字經濟全鏈條
本次調研活動的最後一站是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實驗室執行主任于非介紹稱,實驗室致力於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全鏈條創新平台、數字經濟區域開放產學研合作平台、創新人才聚集和培養的基地以及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孵化平台,主要圍繞區塊鏈與金融科技、智能傳感與精準醫療、機器學習與智能系統、泛在感知與智慧城市四個方向展開研究。目前,光明實驗室已有全職人員117人,形成以兩院院士、外籍工程院院士、科研傑出人才、行業傑出代表為核心的12個科研團隊。
現如今,創新鏈與產業鏈正成為光明實驗室騰飛的雙翼。光明實驗室與華為、微眾銀行、深圳市智慧城市通信有限公司、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富士康科技集團等多家單位開展戰略合作,並取得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