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人不認錢”與“認錢不認人”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8 17:39
多少年來,“認錢不認人”一直被視為資本主義社會腐朽、沒落的現象而遭到批判,相反“認人不認錢”則為我們所宣導。
如果“認人”之含義指以人為重,提倡助人為樂、無私奉獻,自然無話可說。可說的是,一個鄉長、村長隨便到哪個果場要幾斤水果,去哪個雞場尋幾只雞,一些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企業去要點產品、吃幾頓飯,乃區區小事,齒是掛不上的。再看被“宰”者,畢恭畢敬尚且唯恐不周,豈敢認錢?偶而甩倆錢過來,也往往“一以十計”。“認人不認錢”、“金錢面前不平等”也就見怪不怪了。
幾千年來,中國的“人治”社會,使人們形成了怕官、怕權的傳統心理。幹什麼事都是認人、認來頭、認背景,而不敢認錢,不敢認法。認人無非是認權、認官,這種充滿著封建意識的現象卻長期被我們視我為同志情誼、上下級關係。如果說在自然經濟社會裏,“人治”的原則與市場經濟規律卻是截然相悖、水火不容的。它破壞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只會扭曲、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
人要生存就離不開錢。在價值觀念千差萬別的今天,只有一個舉世公認的標準,那就是“等價交換”。許多國人過去對辦事給錢頗不以為然,甚至反感。而現在一些“有來頭”的人,則對自己可以享受優惠或免費消費的待遇受之坦然。在商品社會裏,我為你付出勞動,你就得給我報酬,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國家總統、元首,在金錢面前也應與平民百姓平起平坐,了無特殊可言。“認錢不認人”,從某種意義上講,顯示著特權、等級制度的崩潰,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誠然,凡事均唯“孔方兄”是瞻,實不足取。但“金錢面前人人平等”、“認錢不認人”,卻是商品經濟瓦解“人治”基礎的一個趨勢。
換句話說,“認人”與“認錢”實際上是“權力”與“金錢”誰服務誰的問題。轉變職能、搞市場經濟,目的便在請權力服務於經濟。若不然,又要走回老路上去。
1993年4月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