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何必以大為榮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8 17:14

漫步街頭,招牌廣告赫然醒目,什麼大酒店、大商場、大廈、大降價、大抽獎、大優惠、大酬賓……放眼四望,“大”字到處可見,就連一座只有四層高的旅館也要冠之謂“大酒店”。由此不由使人想起“大”字的運用來。我們對於“大”似乎很有感情,什麼都喜歡跟“大”沾沾邊,動輒就說“大”、寫“大”、搞“大”。好象不稱大,就會沒聲沒勢沒氣派。其實,所謂“大”到底有多大的真實程度,我想,歷史大家是記憶猶新的。

古代的“羊大為美”,大王大帝、大夫大人;民間的大紅大綠大喜大慶、大年大節大魚大肉、大傻瓜大笨蛋。這些就不要說了。當代,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大躍進”年代,到“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到處都是大批判的“文化大革命”,“大”字總是鴻運亨通。什麼大破大立、大右派、大叛徒、大特務、大走資派;什麼大批促大幹、大幹促大變……打倒“四人邦”後,“大”字仍盛行不衰,什麼大治之年、大上快上、大見成效……就是到了今天,“大”字仍是大行其道。中央開個什麼會,有個什麼精神,我們的輿論機器就要來個大宣傳、大發動、大學習、大貫徹,大討論。一說到工廠企業有所成就就要稱是“大改革”、“大變樣”。農業有點好收成就要稱之為“大豐收”:到基層看看就要說成“大檢查”、大總結”。連搞一次衛生也要稱之為何必以大為榮“大突擊”、“大掃除”。文章的題目,也常出現“大特寫”、“大曝光”“大寫意”、“大走勢”之類。還有常常聽見到的什麼大競賽、大提高、大整頓、大幅度等等。就連報刊上介紹一些有所成就的人也少不了要給安上大明星、大藝術家、大企業家、大師等桂冠。

“大”字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難怪有人說,我們的歷史是充滿著“大”的歷史,我們的社會是滲透著“大”的社會。國人好大,以大為美。我想,這也許是咱們古老的“國粹”吧?

誠然,“大”字本身並無過錯,我也並不是反對說“大”用“大”,該大的還是要大的。然而,縱觀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大”,有多少是真正名副其實的?許許多多的這個“大”那個“大”,不是與虛假、浮誇、形式化連在一起嗎?我們大吹大擂、大轟大鬧,吃盡了苦頭。為何我們還不能冷靜地進行一番反思,吸取教訓,改變這種陋習。反而時至今日還出現這種以大為美、以大為榮、言必稱大的風氣來。這不但暴露了一些人好大喜功、飄浮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意識,也反映了極“左”的遺風猶存,根深蒂固。

吹牛是不要本錢的,有時還可以虛張作勢裝磺門面,矇騙百姓,唬弄官僚主義者。然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靠吹口號,作表面文章是不得人心的。要改變這種老毛病,剷除這種劣根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少吹牛皮,多做實事。只要能實實在在地為社會為人民做出一些有益事來,我想,即使是“小”,也是會受到群眾的歡迎和讚賞的。何必要一味地以“大”為榮呢?

1989年6月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