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錫年俗與無錫人在港台
作者:鄒藍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3-05-16 10:36

【識港網訊】我記憶中,大陸百姓不敢再用傳承的千百年民俗過年的第一個無趣春節,是1966年夏天瘋狂的“破四舊”之後的1967年春節,除了鞭炮爆竹和春聯,其他民俗一概全無。

1966年春節,是我小時候最後一個基本按照老規矩過的年。23歲上的1978年進京讀書時,傳統年俗尚未恢復。而隨後中國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遷,1990年代後期開始重視文化想恢復年俗時,民眾的傳統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已發生巨大變化,難以在城市裏大面積恢復了。鄉村好一些,但是多數家庭也都是晚上就閉戶,以往密切的鄉鄰關係都疏遠了。難以聚眾,則集體性民俗活動就難以組織。全國民俗恢復較好的,多是宗親關系密切之地。

實際上,過年對於大人來說只具有文化和精神的意義並探親訪友,對小孩卻是莫大的期盼。短缺經濟時代,布票緊缺,糖果瓜子等也要配給,因為1949年後的收入分配政策是“低收入、高積纍”以為政府財政投資籌資,因此小孩能小小“奢侈”一回的“穿新衣,戴新帽,吃糖果,放鞭炮”待遇,只能是春節的一年一遇。那幾天饞嘴孩子的衣服口袋裏,多裝了糖果、長生果(無錫方言:花生)、各種瓜子、風乾荸薺類零食,大人還會給孩子買幾串鞭炮,幾個爆竹以獎勵獎勵。這爆炸聲,對大人也算是王荊公“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去舊迎新意頭。那時的小孩,誰都不捨得將鞭炮點燃後一下子全部炸光,大多是把鞭炮解開成幾十個上百個單個的小炮。然後手裏拿一根點燃的線香,點一個,扔出去一個,聽一聲聲的炸響。有時還故意在道路拐角處牆縫裏插上,見有熟人過來便點燃,到這人走近時鞭炮突然炸響,把人嚇一跳。而孩子們則在旁邊惡作劇得意大笑。

記得幼時,家裏吃的年糕,照例是在自家堂屋用借來大石磨,把浸泡得白生生的糯米磨成粉,待風乾後跟和面那樣和糯米粉,然後放進老式灶上的大蒸籠裏蒸。加了紅糖的呈紅色,加了白糖的是米粉原色,如果加白糖的原色再摻入小麥葉子揉出的青汁則成綠色,蒸熟後拿出來在抹了豆油的長條桌(無錫方言稱為長台)上,揉成長條後一刀一刀切割,涼後就是硬中帶軟有甜味的年糕了,形狀跟無錫以前的青磚塊差不多。我這次好奇測量了一下尺寸,一般規格都是18厘米長,8厘米寬,3.5厘米厚,各略有小小的差異。蒸後待切的長條和切好的年糕,在屋子裏蒸騰出喜慶的味道和氣氛,小孩饞涎欲滴,就從那時開始了。

關於過年時的天氣,無錫有句老話,“乾淨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乾淨年”,以冬至那天的氣候來判斷初一的天氣,估計準確率是很高的,才能世代流傳下來。無錫過年,再邋遢的人,年三十也總要洗澡更衣(無錫話為濩浴)。以前城鎮人洗澡多在公共浴池。江南農村則幾乎都用一直徑在1米以上的大鐵鍋燒熱水,鍋底墊木板防燙傷以洗澡,男先女後。我見過。年初一早上孩子穿上新外衣。大年初一無錫的規矩是不能掃地、洗衣等,說法是如幹了這些家常瑣事,會導致一年到頭勞碌不得休息的結果。還有不開火倉的,一天就吃團子、年糕等事先備好的食物。初一的清早,小輩跪下給長輩磕頭拜年,然後就能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那壓歲錢,如果家長不“代”為保管,多半是孩子未來一段時間買零食,看小人書或買各種孩子玩意兒的“經費”。

大年三十,無錫稱為大年夜。那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重視的一餐,先要擺上一些葷素菜肴,水果,一碗酒和幾碗白米,米碗上插幾根香燭點燃後祭拜逝去的先人,並請他們回家享受後代的祭祀。然後合家享用豐盛的年夜飯。一般那時乒乒乓乓的鞭炮爆竹聲就開始響起來了。小孩照例快快猛吃一頓後,就忙不迭跑出去看熱鬧或者自己放爆竹鞭炮了。

北方有守歲的習俗,江南有沒有我至今不太清楚。以前沒有電視、沒有娛樂場所,物質生活相當匱乏。我小時候知道,守歲的人不多。我祖母曾繪聲繪色給我們幾個孩子說,到大年夜半夜,家裏的老鼠會列隊吹喇叭抬轎子娶親,無錫方言則說是“老蟲做親”。我對老鼠娶親非常好奇,知道家裏暗處躲藏有老鼠,但是白天在家裏是很難見到老鼠出來活動的。不過孩子的好奇心再大,也大不過到時間就襲來的睡意。我小時候從來沒能有一次熬到半夜,從來沒有看到過“老蟲做親”。聽同年齡段的人說起,不是老祖母就是母親都說過這個哄小孩的故事。回頭看這也算是一個童話,無錫好多地方都流傳。

無錫民俗頗有特色,小時不懂,長大時則遭遇文革而使我對此不甚了了。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社會劇烈轉型使得原來豐富的民俗開始離我們漸行漸遠,現在更被雞肋般的電視春晚拖下水了。

說到無錫,有一句簡直跟順口溜一樣的話,“無錫是個好地方”。這話本是曹禺(萬家寶)先生劇作《雷雨》的一句台詞。如此直白的一句話,幾乎成了吾鄉無錫的一句準形象廣告詞。無論曹禺先生本意是否挖苦主人公周樸園人格與當地山水風景的巨大反差,無錫古往今來的經濟繁榮和人才輩出倒也不是誑語。

2013年春節前在香港直達上海的直通車返鄉路上,望着車窗外夜幕中飛閃而過的湖南鄉野遠近農舍點點昏暗明滅的燈火,腦子裏想到的是包括宜興江陰在內的大無錫,給中國文化有過重要貢獻;對中國近現代民族工商業和民族經濟的發展,有過特殊的貢獻。

中國最發達地區有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長三角蘇南則以蘇錫常為代表,因此無錫躋身中國大陸最發達的城市之列。深海潛水達7000米以上的蛟龍號,正是位於無錫的702所的傑作。這次在無錫,因為有故人在蛟龍號的設計和製造單位702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工作,有機會到維護車間親眼看了下到大洋深淵中的蛟龍號。這條蛟龍正在維護架上。這是無錫以及中國製造業和尖端科技發展的代表。說無錫人傑地靈確實不算為過。

不過無錫改革開放以來的迅猛發展也埋藏有一些重大憂患。前幾年震動全國的太湖藍藻事件,溫總親自到無錫考察。以此為契機,無錫對產業結構作了一些調整,現在的環境狀況有所改善。但是無錫現在又有了地鐵財政黑洞。無錫市(不含江陰宜興)常住人口不過650萬人。本地人的上下班通勤流量,以及地鐵兩條線路基本沒有通達主要太湖景區的局限,使得無錫本地客流量要支撐起兩條線路地鐵的正常運營,財政不大大補貼是不可能的。這對未來無錫財政支出和地方債的壓力會很大。惠譽2013年1月份表示,如果中央政府包攬地方債的話,則會調低中國政府的主權信用等級。

三讓王位的泰伯從陝西萬里迢迢到無錫梅村定居後,帶來了文明,開拓了經濟社會發展,給興盛的吳國奠定基礎。遠古時蠻荒的江南在南北朝就成了稻米膏腴之地。大家都知道吳王與越王的臥薪嘗膽故事,也知道蘇州是吳國的都城。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吳國建國幾百年,都城在無錫,強盛時期也在無錫。夫差的爺爺一時起意將都城遷往蘇州,結果幾十年後到他孫子手裏吳國就給滅了。我家鄉發小吳敏毅告訴我,他於2009年參加無錫吳氏宗親組團到台灣參加宗親聯誼,獲吳伯雄先生出面接見。2012年4月,無錫吳文化節開幕式暨祭祀泰伯典禮舉行,祭祀吳文化始祖泰伯,吳伯雄先生為泰伯故里無錫梅村親筆題寫“中華德城、至德宗祠”匾。

無錫唐有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宋秦少游安葬於錫山之麓後,秦氏家族在無錫綿延不斷並代有人才。明東林黨人給思想界注入了新風。明徐弘祖(徐霞客)的遊歷和地理學等方面的考察,給後人認識我們的國土和資源,乃至於各地民俗,提供了前無古人的知識。清朝康乾年間皇帝屢下江南並多次在無錫駐蹕。乾隆因珍愛無錫秦氏私家花園寄暢園,更在北京頤和園萬壽山東麓克隆復制寄暢園並名之為諧趣園。

大藝術家有東晉顧愷之,元朝倪雲林,現代有徐悲鴻和吳冠中、錢松岩等。瞎子阿炳以一曲“二泉映月”聲動天下。近現代以來的政治家,有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先生,秦少游後人中共早期領導人秦邦憲,陸定一。宜興的紫砂壺舉國聞名。唐朝茶聖陸羽在古陽羨地(包括今日之宜興)撰寫茶經,並給無錫惠山泉評為“天下第二泉”。一團喜氣的無錫泥人大阿福也是無錫傳統的象徵。

學者有劉天華三兄弟,國學家錢穆與科學家錢偉長叔侄、顧毓秀,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錢俊瑞,文學家錢鍾書楊絳夫婦、當代畢昇王選,兩彈元勛姚桐斌,還有許智宏等。

當代將領有副總長錢樹根、華鐘良。在台史學家許倬雲,作家評論家南方朔(王杏慶)都是無錫籍,還有曾任台灣海軍司令和副總長的顧崇廉。說到許倬雲,其父乃無錫籍民國海軍將領許鳳藻;歌手王力宏系許倬雲姐姐的孫子。

抗戰期間對日空戰有11位無錫(含江陰和宜興)空軍烈士,有的在1937年淞滬保衛戰中犧牲,有在武漢空戰中犧牲的,有在危險的駝峰航線上捐軀。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繆弘烈士犧牲時年方19,其父是無錫籍大漢奸繆斌。父子在民族大義上分道揚鑣。

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是無錫人。

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主要發源地之一,無錫的實業家群體更是一個半世紀的傳承至今。無錫榮巷榮熙泰、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到榮毅仁,再到榮智健為代表的榮氏第四代,從無錫發展到上海再到香港和海外。榮毅仁後來還擔任了國家副主席。無錫嚴家橋唐氏產業從唐君遠、唐翔千而到唐英年;唐君遠的堂兄弟唐星海、唐驥千到唐裕年則是另外一脈。田北俊、田北辰兄弟,母親是無錫榮氏族人、與榮宗敬榮德生家支為近親的“電訊大王”榮月泉之女榮志文。陳方安生女士已故的母親是無錫籍著名國畫家方召麟,2003年獲特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

當然,在香港和台灣默默耕耘貢獻的無錫籍人士更多。

順便說一句,1929年創辦的無錫市中心十字路口的三陽南北貨,本來是無錫重要地標,原店現在已拆了重建。近期因為常到香港公幹,知道香港有知名品牌老三陽則也經營江浙土產。我還沒有弄明白無錫和香港的這兩家是否有什麼淵源。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