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世界是平的,灣區應更“平”
作者:安心   來源:獅子山觀雲    2019-04-03 16:36
大灣區是平的,我們用科創手段彌補差異,架設橋樑,填補縫隙。

當你看到這樣的畫面,在一家醫院裡,眼前的人拿起手機,掃一掃身邊的二維碼完成掛號,電子屏顯示正在排隊等候就診,醫生診斷完畢,通過一體機掃描拿到化驗結果,拿著藥單走到機器前掃一掃條碼,通過藥房自動分揀,幾分鐘內就拿到了藥。不要驚訝,這不是科幻畫面,這是目前深圳絕大部分大型醫院均已經達到的科技化、智慧化水準。

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是其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是最大的難點和痛點所在。如何彌補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的差異,實現各項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讓灣區城市形成“融合”發展態勢,形成有機整體以提升效率、釋放更強功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值得嘗試的是,科創可以成為直面挑戰的橋樑。由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有力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議的交合,諸如手機、網路、開放原始程式碼程式等科技手段而實現——世界是平的。

同樣我們有理由相信,科技的手段結合相關社會協議的推進,也可以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是平的”。例如本文開篇所提及的醫療科技創新,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鼓勵香港私家醫生回內地執業,科技可以成為架設在“內地病人”與“香港醫生”之間的橋樑,可以通過人工智慧、VR虛擬實境實現香港醫生遠端診斷,通過大資料實現醫療資料共用,通過醫療科研中心實現醫療技術傳承發展。凡此種種,這樣的科技手段就突破了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下的圍牆,實現了“醫療技術”的自由流動。

大灣區是平的,我們用科創手段彌補差異,架設橋樑,填補縫隙。

作者:安心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