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姜文:我不太相信武俠
作者:文、圖:Trista Luo   來源:橙新聞    2019-04-03 12:45
歷時將近半個月,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昨晚終於圓滿收官。一如往常,本屆電影節請來了不少大師級人物,內地知名導演姜文也是其中之一。

 

焦雄屏(左)與姜文

【識港網訊】歷時將近半個月,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昨晚終於圓滿收官。一如往常,本屆電影節請來了不少大師級人物,內地知名導演姜文也是其中之一。

姜文不算高產導演,從1993年推出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至今,26年來他只拍了六部電影,卻幾乎部部都是精品。電影節期間,他的最新作品《邪不壓正》參與放映,映後,姜文導演本人更親臨現場,與台灣電影人焦雄屏一起聊聊有關《邪不壓正》與電影拍攝相關的問題。導演妙語連珠,現場笑聲不絕。


「其實我不太相信武俠」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據姜文介紹,購買《俠隱》改編權的時間遠早過《讓子彈飛》與《一步之遙》,但因為一直沒想清楚如何改編,所以擱置到另外兩部都完成才開工。

真實生活中的作家張北海,雖然和姜文母親年紀相若,但在姜文眼裡,「看上去特別年輕」——張北海蹦蹦跳跳、愛穿球鞋,「一身年輕人的毛病」。而「若是沒有年輕人毛病,也寫不了年輕的內容。」姜文稱他「大哥」,二人相處無間。

《俠隱》中本有不少美食描寫,但在電影中並無太多展示,高曉松和王朔分別好奇過這個問題。姜文的父親更吐槽道:「你把劇本改成這樣,還買原作幹什麼?」姜文回答得不慌不忙:「小說是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拍電影時就要轉換成自己的視角。」

《讓子彈飛》、《一步之遙》與《邪不壓正》被統稱為姜文的「民國三部曲」,但姜文表示,三部曲並非有意為之,而他對三部曲發生的背景時代——民國或北洋時期——也沒有特別的情意結。

「我一點都不是民國粉,從來都覺得未來更好。我是覺得那時候的人比較有戲劇性,你們也會發現我有一些挖苦諷刺的內容在裡面。」

哪怕故事中涉及不少江湖俠義的內容,姜文也坦言自己對「俠」並不著迷:

「其實我不太相信武俠,或許是因為長期的戰敗,導致我們這個民族有一些需要抒發的東西。我覺得那更像是吹牛,當然,吹牛也沒有什麼不好」,他笑。

至於在電影中頻繁用到的西洋音樂,姜文稱這源自他從小的經歷。他表示,在他小時候,無論是廣播體操還是樣板戲,很多都是以西洋音樂作為伴奏,而主演《紅高粱》時,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民族樂器「塤」。使用西洋音樂,對他而言是一件「遵循自己感受」且水到渠成的事。

《邪不壓正》在團隊人員選擇上也不走尋常路:與一般影片會選擇某位作曲家大包大攬相關音樂不同,電影請來數位作曲家,服裝的統一在姜文眼裡也並非必須。這些獨特的元素,共同構成了獨特的《邪不壓正》。

想拍一個「不那麼容易總結」的故事

比起《讓子彈飛》收穫的近乎一面倒的好評,《一步之遙》與《邪不壓正》放映後都有不少質疑的聲音。

對此姜文覺得,如果再拍一部類似《讓子彈飛》的作品,觀眾或許還是會狂歡,因為「那是直線故事,好人如何,壞人如何,很直接就解決了。大哥中途還為了別人而回來……這種東西一定會引起人們的喜愛。」

但他卻並不滿足:「我覺得電影是這樣的——你可以笑,可以哭,這兩個特別簡單。然後再復雜點就是把哭和笑弄一塊,但是這些都是感官刺激。」

他回憶起自己的觀影成長史——小時候看電影,無打不歡。長大一點後,不看「打來打去」了,轉看談戀愛。再之後,談戀愛也不看了,跳到陰謀詭計類。但在他眼中,「壞人裡面有好心,好人裡面有壞心」,其實仍然很簡單。

「做娛樂沒什麼不好,可是僅僅娛樂就有點不夠了。加上我是學戲劇的,我總是想能不能像歐洲人那樣早就有所進步。當然有誠意,觀眾不一定領你的情。」他說。

姜文表示,想拍一個「不那麼容易總結」的東西,因為「生活不是那麼好總結的」。他覺得,如果大家很習慣在劇場裡總結,並把這一套也搬到生活中去,會難以為繼。

他坦言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片子的類型問題,身為導演,他認為也並非需要看很多電影,將類型都弄明白後再拍電影。

「我從來沒有冒犯過觀眾,也從來用不著妥協,我覺得想得太多就做不了事兒。你就想拍一個你喜歡的片子,觀眾趕巧喜歡就好,不喜歡也沒辦法,並不是妥協就有好結果」,他說。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4/02/010113571.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