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香港知识产权署、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21日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幕。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港正式开港,将聚焦人才培养与运用、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服务与支撑、人才交流与传播四大功能。业界指,香港在运行机制等方面有优势,应打通管理数据等系统,推动大湾区知识产权“软联通”。位于人才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大数据平台已运行,汇聚了大湾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数据,一键可查,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供需高效匹配。\大公报记者 敖敏辉广州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港建设是《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致力于为大湾区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素养的知识产权人才。
拓视野 助知产服务走出去
香港知识产权署助理署长刘国强在大会上表示,香港正致力提升原授专利制度审查员的能力,建立人才库,希望能将专利审查员由现时12人逐步增加至2030年约100人,争取于2030年自主进行专利实质审查。刘国强指,香港拥有优秀的知识产权从业员及其他专才,能协助大湾区企业有效从事知识产权贸易,把国际资金和技术引进来,再开发新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粤港全面恢复通关后,将加速把香港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服务,推广到大湾区内地。”
作为系列支撑举措,位于人才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大数据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服务大厅已运行。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大数据平台,汇聚了大湾区各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主体、人才等各类数据,并一键可查,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供需高效匹配。
“在人才港合作平台下,我们期待把香港知识产权界的国际视野、专业服务优势融合到整个大湾区,助力我国知识产权服务‘走出去’。”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大数据平台信息建设负责人龙明涛说。他提到,内地与港澳人才数据库尚未完全打通。未来有必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和服务对接,让大湾区知识产权行业实现“软联通”。
全球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副总经理凌子欣,常年和粤港两地知识产权业界打交道。她说,当前粤港知识产权业务合作的痛点在于持香港执业资格证的从业者不能到内地执业,持内地证的不能到香港执业。她期待探讨相关合作,“从2021年起,内地向香港知识产权界开放‘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相信有越来越多人报考。”
人才需求旺 年薪可达40万
广东家居设计谷总经理王玮拥有多年的粤港两地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经验。她指,香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可为大湾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支持。未来粤港澳可共建商标、专利申请、维权等综合检索平台,助力从业者便利开展相关服务。
记者在活动现场举行的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会上获悉,包括专利分析师、专利工程师等岗位在内,大湾区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旺盛,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师年薪可达40万人民币。供需对接会吸引了数十家来自湾区各地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企业,以及高校及知识产权领域求职者。珠海格力电器面向机械、电子、制冷、通信、法学等专业,招聘10名专利管理员。现场负责人表示,格力电器将在薪资、培训等方面为知识产权人才提供更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