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出版
來源:香港商報    2023-02-24 12:11
兔年新春,一部反映本土歷史文化的專著——《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在深出版問世。該書由深圳市楊宏海客家文化與藝術工作室四位學者楊宏海、楊耀林、安國強、呂莉聯袂推出。工作室領銜人楊宏海是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龍崗「鶴湖智庫」專家。2007年,楊宏海率先提出「濱海客家」概念,以此區別「客家祖地」龍巖、「客家搖籃」贛州、「世界客都」梅州等山地客家,揭示深圳「濱海客家」歷史淵源與海洋文化特色。

【識港網訊】兔年新春,一部反映本土歷史文化的專著——《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在深出版問世。該書由深圳市楊宏海客家文化與藝術工作室四位學者楊宏海、楊耀林、安國強、呂莉聯袂推出。工作室領銜人楊宏海是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龍崗「鶴湖智庫」專家。2007年,楊宏海率先提出「濱海客家」概念,以此區別「客家祖地」龍巖、「客家搖籃」贛州、「世界客都」梅州等山地客家,揭示深圳「濱海客家」歷史淵源與海洋文化特色。

為深圳客家作文化定位,為「客家學」提供學術增長點

據楊宏海介紹,該書從清代「遷海復界」事件切入,介紹了自康熙八年(1669年)深圳地區正式復界開始,濱海客家人三百多年的開闢史和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史,梳理出「復界墾殖、九龍海戰、李朗開放、庚子首義、東縱抗日、蛇口試管」等重大歷史事件,挖掘出眾多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展示了深圳客家地區彌足珍貴的傳統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

楊宏海1985年7月從家鄉梅州調進深圳市文化局工作,作為一個客家人,他深受客家先賢黃遵憲「吾粵人也,搜集文獻、敘述風土,不敢以讓人」的研究方法和文化精神影響。在對客家文化的研究中,將歷史學和人文地理相結合,並以社會科學中田野調查法進行研究,完成了這部《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的研究與撰寫工作。

據楊宏海介紹,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羅香林於20世紀30年代所著的《客家研究導論》等開創性著作,奠定了現代學術意義上的「客家學」。「羅香林先生當年已注意到『遷海復界』帶來各地客家人『盛向濱海遷徙』的現象,但還來不及提出『濱海客家』的概念。「楊宏海說,「逢山必住客,無客不住山」的客家人,從山區來到濱海後會發生什麼變化,也還缺乏專門的研究。而《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一書的問世,梳理探討了這一群體的歷史淵源和遷徙路線,概括出濱海客家「開拓、多元、兼容、進取」的文化特質,不僅為深圳客家作文化定位,同時也為「客家學」提供了新的學術增長點。

對於濱海客家的文化特質,楊宏海在多年的走讀研究中,給出了這樣的解讀:「傳統客家有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傳統,而濱海客家在此基礎上崇文不輕商,保存了『客家人開埠』的開拓精神,在復界墾殖湧現眾多創業英雄。而在對待外來文化方面,濱海客家人以更包容的態度,在西風東漸時便較早接受西方文明。例如,龍崗布吉李朗村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客家村,建起深圳史上第一間用客家話授課的大學,有着『書香世家』第一家的李朗村凌氏家族的故事同樣為人稱道。」

三百多年「地脈」「人脈」與「文脈」,藏着深圳太多故事

楊宏海告訴記者,深圳一度被誤認為是「缺少故事」、沒有多少歷史文化積澱的地方。而《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的出版,正是希望深挖地域文化「深井」,以翔實的史料和考證為基礎,將一系列生動感人、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訴與世人。

在書中,讀者可看到為深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客家人物。如,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共歷數十年打造巍峨壯麗「鶴湖新居」的創業英雄羅瑞鳳;面對侵略者奮起反擊、打贏鴉片戰爭前哨戰的抗英勇士賴恩爵;傳承崇文重教傳統,以讀書成才,成為林學泰斗、教育名家的凌道揚;參加孫中山指揮的三洲田起義、勇當義軍元帥、視死如歸的反清義士黃福;領導東縱痛擊日寇,參與深港聯手實行「文化大營救」的東縱英雄曾生;率先以蛇口作為試管,勇於先行先試的改革先驅袁庚,等等。

在書中,讀者亦可「觀世」。發生在深圳東部的客家地區湧現出的浪漫而又傳奇的民間故事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圍屋雙雄」——全國最大的客家民居之一的鶴湖新居和大萬世居;「書香世家」——以讀書成才,造就深圳名門望族的布吉凌氏家族;「商界精英」——縱橫商海、致富有道的坑梓黃氏;「海角魚燈」——從山區「鯉魚燈舞」創新而來的國家級非遺「魚燈舞」;「山歌傳承」——龍華打造全國山歌大賽基地等。同時,全書配有近200張圖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深圳濱海客家風貌。

楊宏海希望,通過深圳這三百多年的「地脈」「人脈」與「文脈」,揭示出包括客家人在內的深圳人在中國近代以來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讓「濱海客家」獲得一種氣吞山河的底蘊與銳氣,足令每一位深圳人感到自豪。

據悉,該書還按照歷史發展的軌跡,將歷史遺存活化融入改革開放都市生活。在深圳,濱海客家人與新移民發揚開拓創新精神,將幾個傳統客家古村落進行文創開發,打造出聞名遐邇的甘坑客家小鎮、大芬油畫村、觀瀾版畫村等。同時,書中還提出了「搶救原生態、精品留後代;創新原生態,吸引新一代」的理念。書中亦有對《月照圍樓》《嶺南三韻》《客家流行風》等創新客家藝術表現形式的精品節目的描述,將客家本土「非遺」與全國「異地非遺」相結合,形成都市新民俗,意在推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作為龍崗區「鶴湖智庫」的專家,楊宏海希望將此書打造為一部「讓客家人看了感到自豪,讓新移民看了為之感動」的作品。「通過對深圳歷史文化淵源和脈絡的梳理,由今察史,以史鑑今。為講好深圳故事、繁榮文藝創作提供重要內容資源,從而提升深圳人對自己的城市文脈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與自覺,助推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的建設。」楊宏海說。

责任编辑:yang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