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在深圳路上規矩開車,忽然從路邊逆行沖出一輛吉普車迎頭堵上。有你這樣開車的?朋友打燈按喇叭,對方就是不理,道路兩旁停滿了車又無法避開,雙方僵持互不相讓。友人下車氣衝衝地跑過去責問:“你到底退不退?”對方不屑一顧,“不退!”“真的不退?!”“就不退!”“好,你不退我退。”朋友回去把車退走,圍觀的人都笑了。事後朋友說,你笑我傻瓜也好,罵我懦弱也罷,誇我有風度也行,我退讓了,雖沒有什麼“海闊天空”之感,但我這一退路通了,氣也順了,因為我可以按我的計畫去辦事,不用跟這無聊人在這裏慪氣浪費時間。
其實,退讓不一定就吃虧,關鍵還是要看自己的感受,看實際的效果。
在香港我認識一位在業界頗有影響的CEO,他告訴我,當年他在美國學成回來到這家公司應聘,公司安排他跑行銷,既累工資又低,曾一度想退出,但公司的品牌吸引了他,最終還是妥協留下來,經過多年的曆練,他終於成為這家品牌公司的品牌。提起往事他無不感慨:“你說,當初如果我不退讓妥協,能有今天?”
是啊,退讓未必就是失敗,“風物長宜放眼量”,退讓有時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前進的眼光。
我們常常認為,對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到底。其實,且不說你堅持的原則和信念是否正確,就是以偏執不變的觀念來對付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已是有逆天道,有悖情理了。凡事認死理鑽牛角尖或抱殘守缺,自認為是,狂妄自大,不懂退讓,不肯妥協,不留餘地,自戀自迷,一廂情願,頑固不化,其實是一種偏執自負的妄念,只能把自己逼進死胡同,沒有退路。妄念與固執結果是作繭自縛,自我孤立,“自絕於社會和人民”,不但自己活得難受別人看著也不舒服,只能為自己增添沒完沒了的焦慮煩惱,帶來無窮無盡的挫折和失敗。更何況“心有偏執,則百病叢生”,長期偏激妄為,身心勞累,可能連命都要短上幾年。
退讓,是一種智能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走向成功的謀略。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面對強權惡勢,利刃槍口,亡命之徒,你不明智退讓,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尋死路。一個處世成功的人,不僅懂得在該沖的時候要衝,更懂得該退的時候退。倘若針尖對麥芒,一個勁以硬碰硬,只能落得個兩敗俱傷,玉石俱焚。完美的退讓也是一種勝利,老子曰:“功成身退,自然之道”。他認為,適時的退讓是一種非常積極高尚的人生觀。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競選失敗時留下一句坦然名言:“酒店關門我就走!”退讓有時成為一種境界。當你的事業處於巔峰不能再發展,當你的收穫已經夠豐盛了、或資源已經被你利用得差不多、或引起人們敵意的時候,見好就收,激流勇退,這未嘗不是一種成功。孫子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天地間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萬事萬物,隨時而變,隨地而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運轉輪回,老天爺不可能總呵護著你,好運也不可能與你長相守,倘若你能夠放下心中妄念,從容理性、胸懷寬廣、心平氣和、該退則退、該讓則讓,以變應變,你完全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一旦時機成熟,你即可反敗為勝。你看,從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談判、停戰協議、投資合作到人與人之間的朋友交往、戀愛婚姻、洽談生意,哪個不是在雙方相互退讓、互相妥協的情況下達成磨合共識的結果?
當然,退讓不是遇事哆哆嗦嗦,懦弱退卻,消極回避,縱容醜惡;也不是挨打一次罵一句“兒子打老子”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更不是你打了我的左臉我再把右臉送上去的麻木不仁。退讓,要有分寸,肚裏有度好撐船,退讓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人生在世,為人處事如行車走路,正如前面那位仁兄開車,實在走不了,你又不肯退,那只好我退。退則通,通則順,一順百順,順風順水,順心順利,何樂而不退?何苦而不讓?
退讓,其實也是前進。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