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灣區專題系列一〡灣區城市競爭激烈 香港要點做「中心」
來源:橙新聞    2019-03-08 10:50
中央早前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特首林鄭月娥在宣講會上強調本港6大未來工作重點,首先提到的便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香港被視為國際金融中心。資料圖片

【識港網訊】中央早前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特首林鄭月娥在宣講會上強調本港6大未來工作重點,首先提到的便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有學者認為,港府當前急務是要積極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將綱要各方面具體化,另外,也要推加速動服務數碼化,否則與內地城市銜接不到,發展甚麼「中心」都會淪為空談。

「珠三角城市競爭其實一直好激烈,甚至屬『割喉式』,以航運業為例,全求十大吞吐量最大港口,大灣區便有三個地方入榜,包括廣州南沙港、深圳和香港,怎可以爭取到這麼多貨運量,坦白講便是鬥平。」曾參於《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貿易便利化》研究的恒生大學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主任黃惠虹接受《橙新聞》訪問時表示,這種競爭沒有經濟效益,中央提出大灣區建設正正可以打破地方主義,令大灣區各城市有清晰定位,例如港府在航運方面可以思考提供高增值服務,或專注某些航線或櫃種,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港口妥善分工。

大灣區規劃打破地方主義

大灣區11個城市。資料圖片

香港在戰後不久便奠定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仍有不少輕工業產品、服裝等出口,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本港工廠陸續遷至內地,香港轉型發展金融服務業,慢慢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至於航空業,在機場搬入大嶼山赤鱲角之後,亦漸次起飛。配合內地改革關放,香港集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航空中心於一身,表現耀眼。

香港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就對《橙新聞》表示,大灣區11個城市,存在著3種制度,綱要便是要推動將這些地方之間的「關卡」打通,令經濟發揮融洽為一體,令整個區域競爭力大大提升,成為世界一流灣區。

他認為,大灣區綱要絕非從上而下,無中生有,而是順應市場的力量,發揮香港固有的比較優勢。

特首林鄭月娥出席大灣區綱要宣講會講述未來重點工作。圖:美聯社

不過,香港近年經濟發展面對「食老本」局面,傳統產業提升受到嚴重約束,黃惠虹坦言,香港發展已停滯不前,若不參與大灣區建設,實在看不到香港發展可以更上一層樓。

她指出,在貿易方面,現時的趨勢是去中介化,面對不少電商平台,香港要繼續發揮傳統的貿易中介角色會有困難,「一些曾經風光一時提供中介服務的大企業,現正掙扎求存」。另外,香港在金融方面雖然仍有優勢,但因制度不靈活,監管追不上形勢,在爭取創科企業來港掛牌,落後於其他地方。

何濼生則認為,有了大灣區這個新的平台,香港的生產力有望進一步釋放,可以繼續和加強發揮融資角色,吸引全球資金投入大灣區建設,例如大家熱烈討論的綠色債券、基建債券,為大灣區建設甚至「一帶一路」建設融資,這些都可以在短期內推動落實。

恒生大學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主任黃惠虹。圖:深圳港口協會

料綱要可解決粵港航權、空域之爭

由於大灣區建設涉及11個城市之間合作,黃惠虹和何濼生均認為,港府要積極主動與各城市商討,將大灣區建設具體化,由於綱要已為各城市定位,商討過程相信會順利。以航空交通為例,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建設工程正如火如荼,預料於2024年落成,連同新機場大樓,有助提升機場客運量至1億人次,貨運量可增至900萬公噸。

何濼生說,由於綱要已將香港角色定為國際航空樞紐,香港和廣東鄰近城市機場的航權、空域和國際航線之爭,相信可以妥善解決,他敦促港府爭取開通更多國際航線,促進人流和物流。

香港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資料圖片

電子支付落後內地 學者憂香港有銜接問題

對於港府短期內應推行哪些措施落實大灣區建設,黃惠虹則另有看法。她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數碼化、電子化上已比香港走先了多步,早前港府推出「關愛共用計劃」向合資格市民派4000元,還需要市民郵寄或親身遞交表格,實在落後於人;若港府短期內不急起直追,擔心香港與內地城市會出現銜接問題。

黃惠虹舉例指,「單一窗口」是促進大灣區物流的一個關鍵要素,通過單一平台向相關部門提交標準化的資訊和單證,令程序簡化,省時省力。

她提到,內地城市未來一兩年便會全面落實單一窗口,但香港現場還處於第一階段,全面落實還要五、六年,大家要互聯互通便有障礙。她建議港府設立一個直接向特首負責的機構或部門推動服務電子化、研究優化程序措施,再進一步推動發展智慧城市。

綱要將香港角色定為國際航空樞紐。圖:商報

在推動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中央多次提出香港要把屋「一國兩制」的優勢,黃惠虹對此十分同意,她指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很多做法都是按照國際標準,以獨特身份參加一些國際組織,在國際間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可以更主動與外國地區商討經貿等各方面合作,更可以配合「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新興市場。

不過,港府在推動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工作也存在一些隱憂。何濼生說,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對人才的中英文語文能力要求甚高,但近年大學畢業生的中英能力水平每況愈下,港府必須正視。

另外,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需具全球視野的人才,但近年香港排外風氣乍現,抗拒內地人才來港,社會又充斥著大灣區會令香港人才掏空等言論。何濼生說,排外、自保心態只會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只會下降,香港只要有好的發展機會,哪怕人才會流失。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news/system/2019/02/27/010110959.shtml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