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已故Toni Morrison短篇小說下月重出版
來源:橙新聞    2022-01-17 11:42
已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唯一的短篇小說〈Recitatif〉將於下個月出版,〈Recitatif〉於1983年發表在《確認:非裔美國女性選集》中,故事探討的種族議題至今仍然適用,她精準的描繪出在美國文學中相對邊緣化的非裔故事,更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識港網訊】已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唯一的短篇小說〈Recitatif〉將於下個月出版,〈Recitatif〉於1983年發表在《確認:非裔美國女性選集》中,故事探討的種族議題至今仍然適用,她精準的描繪出在美國文學中相對邊緣化的非裔故事,更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Recitatif〉將重新出版成書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圖:Penguin Random House

托妮.莫里森是美國黑人女作家,於2019年8月5日逝世,終年88歲。在6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一共完成了11本小說、5本兒童讀物、兩齣戲劇、1首歌曲和1部歌劇,主要作品有《最藍的眼睛》(1970)、《蘇拉》(1974)、《所羅門之歌》(1977)和《柏油娃》(1981)等,並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莫里森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當你知道某個人的種族時,你知道些什麼?幾乎什麼都沒有。」她的作品總是圍繞種族身份對人生活的影響,而這些想法正是短篇小說〈Recitatif〉的核心思想。

〈Recitatif〉以兩個女孩Twyla和Roberta(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在童年時於收容所成為朋友,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活的各個階段中再次交集作為主軸,描寫兩人在看待生命和記述過往的方式如何受到各自種族身分的影響。在故事中,莫里森從沒有明確透露過角色的種族身份,讀者只能依靠一系列模棱兩可的種族線索去解讀:Roberta是黑人的名字還是白人的名字?她們對某種食物的喜愛是否表明了自身的種族身份?

除了這些線索外,莫里森亦故意把她們的種族寫得很隱晦,例如在小說開頭,Twyla剛抵達收容所時,就說到與一位「不同種族的女孩」同住,而經其他收容所內的孩子形容,她們兩個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鹽巴和胡椒」,暗示兩人一黑一白的膚色。在小說中,讀者要透過眾人的對白和角色的側面描寫來釐清兩人的種族歸屬,因此每個讀完這部作品的讀者,都無法確定主角的種族身份,當我們在確立種族的過程中,是否亦表現了我們對不同種族的先入為主呢?

於短篇小說〈Recitatif〉中,作者刻意讓讀者陷入困惑,挑戰讀者對角色「種族化」的衝動,莫里森對此表示:「〈Recitatif〉讓我們想起人們的共通點,將我們與他人聯繫起來的共通點,不管我們之間的差異是什麼。」,她認為這部作品是一個「刪除所有種族代碼的實驗」。

在她逝世兩年多後的今天,這部出色的作品被重新出版成書,意味其將被新一代讀者發現。儘管〈Recitatif〉是幾十年前的作品,但其提出的議題仍然像以往一樣,與當今社會息息相關。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34952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