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自今年東京奧運會上,香港劍擊選手張家朗奪得奧運會男子花劍項目金牌後,本港旋即掀起一股「劍擊熱」,而「張家朗」這個名字迅即家喻戶曉,其IG帳號追蹤人數更是一夜暴增。
早前,香港商務出版了《劍擊成就了我──奧運冠軍張家朗》一書,並舉行了新書分享會,着力介紹張家朗運動員生涯及其生活點滴,讓大眾多一個途徑了解這位奧運冠軍運動員的心路歷程,同時知道張家朗父母──張子倫和陳雪玲──培育兒子的種種心得。
分享會上,《劍擊成就了我——奧運冠軍張家朗》著者、資深體育記者及編輯朱凱勤擔任主持,向張子倫與陳雪玲提出多個讀者感興趣的問題,例如有沒有想過兒子會當上運動員?陳雪玲笑言,從沒想過兒子會成為職業運動員。她與丈夫張子倫曾為籃球運動員,在兒子小時候常常向其灌輸運動知識與教授體育技能,又不時帶他到公園鍛鍊身體,因此張家朗自小便對運動感興趣。雖然曾有過「希望兒子打籃球」的想法,但陳雪玲仍尊重兒子選擇劍擊的決定。
父親張子倫同樣支持兒子的選擇:「只要他喜歡,我就會支持,他專注於這事情就行了。」事實上,自從張家朗選擇了劍擊,張子倫便留意到他變得專注和自律。「他經常看YouTube上的劍擊影片,看看別人怎麼打,自己又怎麼打。」除了懂得知己知彼的道理,自中二起已是學生運動員的張家朗,從小就自行準備一切外出比賽的事情,張子倫說:「我都叫他自己負責整理好比賽器材,少一樣都不行。」除了劍擊器具,還有各種證件,如要出國比賽,張家朗更要自行兌換外幣和購買電話卡,這些都是父母希望張家朗學會自理的方法。
張家朗對於劍擊運動的投入和專注,相信曾看過他比賽的觀眾都不會否認,也是因為這份鍥而不捨的精神,成就了他登上奧運冠軍寶座的高峰。回顧張家朗約十年的劍擊之路,並非一直是長勝將軍,小時候輸掉比賽更會發脾氣哭鬧,這時候張子倫總會教訓他:「哭有甚麼用,回去總結為何輸掉才對。」陳雪玲則謂,她經常與兒子分享「過來人」的經驗,指比賽有輸有贏,運動員必須學會面對勝負,從失敗中學習自強,才能走好職業運動員這條路。
張家朗被譽為「少年劍神」,一方面是劍擊技術了得,一方面也帶出這位香港運動員年紀輕輕便已名成利就,身為父母,可有就此與兒子分享獲獎後的感受?陳雪玲坦言:「我跟家朗說,贏得奧運冠軍,去到這麼一個高位置,不要因此驕傲或感到『飄飄然』,而應表現出傑出運動員要有的態度。」
目前張家朗身在外地集訓,張子倫指兒子仍在為劍擊運動而努力。「他想繼續當運動員,爭取想要達到的成績,並期望個人名次位列世界第一,也希望再拿一次奧運冠軍,為香港爭光!」陳雪玲對兒子的前路則另抱看法:「他現在應該要進修。專業運動員不僅有優秀的技術,同時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充裕的知識,萬一他受傷或陷入低谷,不能上場比賽,也能退居幕後,繼續為個人和香港體育事業付出。」
張家朗奪得奧運金牌,以及一眾香港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亮麗表現,無疑給香港整個社會帶來一股極大的正能量,也令許多年輕人以香港運動健兒為榜樣,努力朝個人目標奮鬥,當中不乏學生運動員。張子倫和陳雪玲不約而同地指出,運動員不會永遠處在高位,如何從低處站起來,不輕言放棄相當重要。他們亦不忘鼓勵年輕人:「付出十分的努力,未必拿到十分,但沒到最後一劍,大家都不會知道勝負。」
《劍擊成就了我──奧運冠軍張家朗》
作者:張家朗等口述,朱凱勤撰文
出版社:香港商務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3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