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Lost Architecture」NFT重現歷史
來源:橙新聞    2021-12-08 15:49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在近年大行其道,不同類型的NFT都可以買到,近期還推出了已經消失的歷史建築!香港大學建築歷史博士黎雋維在近日發起「Lost Architecture」NFT計劃,目的是以數碼化的方式,重現已經消失的歷史建築,而所得收益將會用作香港歷史建築的研究和保育。

【識港網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在近年大行其道,不同類型的NFT都可以買到,近期還推出了已經消失的歷史建築!香港大學建築歷史博士黎雋維在近日發起「Lost Architecture」NFT計劃,目的是以數碼化的方式,重現已經消失的歷史建築,而所得收益將會用作香港歷史建築的研究和保育。首輪5個已經消失的香港歷史建築將於2022年首季推出,而現時已公布了首兩個消失的建築NFTs,一起來看看吧!

「Lost Architecture」是史上首個NFT保育及歷史建築研究集資計劃,由從事香港建築遺產研究的香港大學建築歷史博士黎雋維發起。在元宇宙中,建築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用再面臨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在這裡,已經消失的建築可以擁有重生的機會,在這個永續的元宇宙中生存,讓人探索、觀賞、學習、懷緬,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歷史建築」和「地方記憶」,亦為這些命題作出數碼時代的新定義。

每個NFT的內容包括一個3D model(.stp .obj)及一個高解像度JPG圖檔,可以以Looking Glass Hologram或Samsung Art TV等類似技術,來展示藝術品。在售出50%之後,項目將於2022年中至年底加推AR擴充實景的應用,讓買家可以走進消失的建築中,重現舊建築的一磚一瓦,提升擁有該建築物NFT的用家體驗。

現時每個NFT暫時定價為0.02ETH,而首10個買家更可免費獲得3D打印模型一個。整個計劃在扣除制作成本後,餘額會用作歷史建築的研究和保育工作之上。以下為率先公布的首兩個消失的建築NFTs:

Club Germania, 1902 – 1962

這個俱樂部建於1902年,高五層,屬於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網上能找到的資料很少,只知道該建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當成財產沒收,後來被聖若瑟書院(St. Joseph’s College)買下,而另外兩座建築建於1920年代,位於舊俱樂部大樓的下坡處。在1962年,舊的俱樂部大樓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聖若瑟書院的新大樓。而現時原址依舊是聖若瑟書院。

Club Germania舊貌
以NFT重現原貌

Edinburgh Place Star Ferry Pier, 1957 – 2006

中環天星碼頭隨著多年來的填海工程,已多次搬遷,而在1958年又因為填海的關係,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被搬至愛丁堡廣場碼頭。碼頭的設計以簡樸實用為主,屬摩登流線型建築風格。碼頭及鐘樓在2006年拆卸前一共沿用了49年,曾是中環的著名地標之一,亦是香港最後一個機械鐘樓。當時的拆卸工程引起社會許多反對的聲音,而這個富歷史意義的鐘樓,最終被當作建築廢料送往填料庫之中。

Edinburgh Place Star Ferry Pier舊貌
以NFT重現原貌  圖:Gwulo、Wikimedia Commons、Lost Architecture官網

第一批次的其餘3個消失的建築NFTs將在稍後公布,有興趣的讀者可密切留意計劃官網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31868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