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年明星們紛紛跨行幹起副業,開餐廳和創潮牌等都屬於實體經濟,而更有大部分明星開始走向資本市場,轉戰幕後或直接搞起投資。對於普通人來說,尚會在工作之餘炒炒股票小賺一把,或者上上網課投資自己。於明星來說,有錢可以僱人組專業團隊幫忙理財,抑或挑戰幕後當導演或者做製片人提升個人實力。然而這資本市場,有康莊大道亦暗含險坑,明星們離開了鏡頭還能依舊光鮮嗎?
首先說說那些轉戰幕後的明星們。「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這句話近年被越來越多的明星跨界所認證,典型的代表有很多,包括演員周星馳,其轉戰幕後所導演的賀歲片都是新春劇院的大熱影片;還有演員吳京去年轉型當導演後一部《戰狼2》以近5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票房總成績,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的NO.1等等。
轉戰幕後名利雙收
有的明星則當起了製片人,包括劉德華、章子怡、林心如、黃曉明、楊冪、張柏芝、張翰、唐嫣等等,數目不小。為何他們紛紛轉型當導演或者製片人呢?
原因之一或許與演員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有關。都說演員吃的是「青春飯」,當明星們年歲漸長,而離大眾喜歡的新鮮感漸遠時,或恐飯碗不保,轉戰幕後就是個長遠的選擇,這不僅可令其在身份上完成自我升級,還能進一步拓寬演藝事業的版圖。之前林心如轉做製片人時就表示:「演員職業壽命並不長,在有限的資源中可以做些變化,尤其是在本身就熟悉的領域,未必不能開創出另一片天地。」
原因之二,擴大自己的話事權,謀得額外收益。做演員時在片場需要聽導演指揮,難免受到束縛,那麼當了導演就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掌控全局。當製片人亦類似,不但需要負責找投資,還要負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製管理攝製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等,雖然工作繁瑣,但是可掌控很大的話事權,包括趁機推銷自己旗下的藝人等。還有不少明星在一部片子中既當製片人又做主演,那樣就可以使得利益最大化,一部分是主演的片酬,一部分是製片人的工資,還有一部分則是和投資方分帳。
明星自帶光環,粉絲簇擁,人脈廣大等都是轉戰幕後的優勢,然而並不是擁有這些就能轉型成功。「術業有專攻」,粗懂皮毛的明星們轉戰幕後被PK掉的也不少。藝人伊能靜首次導演的電影《我是女王》,總投資5000多萬元,最後票房只有1661萬元,豆瓣評分亦只有4.1分,成績慘淡。因此,轉戰幕後更需要承擔風險,畢竟製片人或者導演對於作品肩負的責任更大,包括對整個市場的了解,對未來市場的預判等等。
明星投資青睞影視傳媒行業
其次,來說說那些遊走在資本市場的明星們。根據《福布斯》2017年明星收入數據,排名前20的內地明星中,有16人合計擁有146家公司。其中持有公司數量最多的是藝人黃曉明,其已連續十多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根據天眼查數據,他手中持有56家公司控制權,其中註冊資本超過3億元的有韓都衣舍和樂視影業兩家公司。投資領域已經涉及影視文化、商貿、投資、科技、醫療、互聯網、餐飲等眾多領域。另外,藝人陳坤、范冰冰及劉濤等三人各自擁有的公司也超過10家。
從持有公司的類別來看,影視傳媒類仍是明星資本版圖中最受青睞的行業,上述16位明星合計擁有78家影視類公司,佔比超過50%。從資本運作的手段來看,以超低價入股後,參股公司被高溢價收購是明星們獲得巨額投資利潤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另一方面,明星與公司的利益牢牢綁定後,一旦明星商業形象受損,給公司帶來的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范冰冰納稅風波,比如吳秀波「小三被拘」等等。
明星雖然收入高,然要做投資的話,也與普羅大眾一樣要有危機感。賺錢比別人容易的明星,若虧錢或比普通人快得多,畢竟投資也是專業活兒。近年,不少明星便在資本市場栽了坑。其中就有演員孫儷,其出資315萬元持股6.21%的海潤影視,本為上市套現,然而其7年間4次謀求上市都幻滅。最近一次是文投控股發出公告擬收購海潤影視,當時估值達到40億元,若收購成功,孫儷所持部分股權價值將超過2億元。
不能以「玩票」心態看投資
說到轉型較為成功的明星,就是火鍋店「熱辣壹號」的創始人之一任泉。2014年任泉聯合好友李冰冰、黃曉明成立了創業投資機構StarVC,並在兩年後宣布息影娛樂圈,專心做投資引起不小轟動。StarVC投資了超過20家的公司,而其中最備受矚目的是投資了金融科技平台融360,現已在紐交所上市。與大多明星將投資眼光聚焦於影視娛樂公司不同,任泉一早就看好互聯網金融、AI、醫療科技等新興領域,隨後也陸續投資了相關領域的公司,包括做人工智能的商湯科技、科技金融公司量化派等等。
明星轉行搞投資絕對不是有錢就行。與轉戰幕後類似,投資除了賺錢之外,也是一種居安思危的考量。藝人佟大為曾在受訪時表示,選擇投資絕非玩票,而是真正希望自己在主業之外有所涉獵,「花無百日紅,為了家人,為了自己,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因此他在拓展藝人經紀、影視製作的同時,還投資了智能牙刷、互聯網股權服務平台等項目。
普通人也可從明星們身上看出一些投資的門道,比如投資任何領域都要對其有所了解,佟大為曾說:「如果像賭錢一樣幹這件事情,那就別幹。」不能簡單地以「玩票」的心態看待,需要擦亮眼睛。雖然明星比普通人更能接觸到資本市場的專家或學者,然而與普通人一樣,明星做創投,既需要時間的歷練,也需要做好虧損的準備,資本市場深似海,所有人需要警醒。
華仔一年坐收過百萬版稅
本港明星的投資路徑也趨同,多在影視領域開公司。「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從影20餘年,總共拍攝了120多部電影,而他自己的電影公司映藝集團就有其中20多部電影的版稅,為其一年貢獻100多萬美元的版稅。映藝集團旗下主要業務有電影、唱片製作以及藝人管理,同時亦設有不同類別的分公司。
華仔成立公司全權管理自己演藝事業版圖,而藝人謝霆鋒則因看到香港電影製作後期市場的不足,成立自己的電影後期製作公司「Po朝霆」。2003年才成立的「Po朝霆」一年後即開始盈利,營業收入每年超過40%複合式增長。2009年,PO在上海成立了內地的首家分公司,提供調色和粗剪服務,成為大中華地區第一家跨兩地的後期製作公司;2011年,亦在北京開設分公司,成為其進入內地電影市場的核心支柱。3年內連開兩家分公司的擴張速度堪稱不俗,如今PO市值60億元,每年淨賺1億元。
王祖藍、曾志偉亦與老牌電影公司邵氏兄弟合資經營「手工藝創作有限公司」,該工作室分別設立於香港及北京兩地,招攬了郭晉安、徐子珊、劉維等多位藝人,經營範圍涵蓋藝人經紀、影視投資、影視創作、項目策劃四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