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國博推新展「知者創物」
作者:大公文匯網 記者 江鑫嫻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1-08-26 12:58
描繪南北絲綢之路上傳統工匠技藝場景的織綉作品《大匠絲路》、表現江南園林獨特空間意象的漆器《園林·共時的窗》……

【識港網訊】

展覽現場。(江鑫嫻 攝)
展覽現場。(江鑫嫻 攝)

描繪南北絲綢之路上傳統工匠技藝場景的織綉作品《大匠絲路》、表現江南園林獨特空間意象的漆器《園林·共時的窗》……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知者創物——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暨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二屆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24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全國徵集遴選和特邀的近270件/組作品亮相,展示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匠心匠理」,以及具有傳統價值和時代精神的優秀創作成果。

據介紹,今次展覽為經典美術展,是繼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時代新章——首屆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之後,對打造發現、展示和收藏中國工藝美術領域優秀作品的展覽品牌,記錄工藝美術領域的最新成果的延續和深化,也是對工藝美術表達話語體系的豐富與拓展。

在展覽作品的徵集和遴選過程中,組委會遵循了八個原則和要求,分別是:與特定環境保持密切聯繫,較好地體現棲居地環境、習俗等特質;緊密關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充分反映傳承和改良在地手工藝的文化動力與精神;與在地經濟發展、生活品質轉換以及生活美學提升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和發展潛力;倡導心手合一的創作,強調關注現實生活,體現手作的「匠心」與「匠魂」;蘊含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工藝特質;注重細節,追求完美與極致的工匠精神;體現再造之美、重生之用;鼓勵傳統手工資源的藝術跨界整合與形態重塑。

展覽分為「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細『織』入微」「絢『璃』多彩」「盡善『金』美」「賞心樂『飾』」六個部分。展出的作品堅持「心手合一」的創作理念,既注重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又注重現代美學的藝術表達,不僅使古老的媒材和工藝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美人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的最新嘗試和探索。

潘魯生 、着着的織綉工藝作品《大匠絲路》局部。 (江鑫嫻 攝)

其中,由潘魯生、着着共同創作的織綉工藝作品《大匠絲路》以絲路「百工匠作」為主題,運用長捲形式描繪了在南北絲綢之路上的傳統工匠技藝場景,其中包括手工藝製作、貿易通商及風俗文化的生活畫卷,同時描繪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採珠、貿易經商及造船工藝等,展現了人們在各種海上漕船、海舟等運輸工具上運載絲綢、陶瓷、香料的情景。該作品通過表現絲路大匠勞作的場面、技藝傳承、風俗習慣等諸多與工匠勞作有關的圖像,突出絲路百工匠作的傳播歷程,表現了絲綢之路上的傳統工藝發展與變遷。

王建中的玻璃工藝作品《創世》。(江鑫嫻 攝)

玻璃作品《創世》的創意來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詮釋。透過玻璃材質的光學特性,在光線與色彩的交替烘托中完成有形與無形的轉換,完成意象形態和具象形態的融合與辯識,將藝術和科學、技術與工藝、傳統與當代有機地融為一體,營造出獨特的審美意境和精神場域。

漆畫作品《園林·共時的窗》畫面主題表現江南園林獨特的空間意象。畫面上幾組互為圖底、帶有漏窗與景框結構的牆體組合,以及要素形象之間的疊合、轉折、縱深、滲透等時隔時透、忽隱忽現的時空效果,體現了古典園林「透明性」空間設計的精妙之處。

孫磊的金屬工藝作品《星光耀沃野》。(江鑫嫻 攝)

金屬工藝作品《星光耀沃野》主要圍繞中國漢字「農」,採用直徑為1mm的不鏽鋼絲近50000根,形成焊點約30000個,每個焊點象徵着不同的村莊、人和物種,將古老的星象運動與農事活動相聯結,與天、地、人、物種自然合體,折射出天地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的中國智慧。

「這次展覽非常有意義,因為中國的工藝美術展有很多,主導思想基本是靠藝術作品創作,通過美學精神的傳遞,來展示當代工藝模式,不過其他行業的工藝美術和民間的工藝美術是不一樣的。」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表示,這次走進展館,觀眾能發現很多新材料、新工藝、新理念以及新作品,這就是繼承了中國傳統工藝和中華美學精神,同時倡導藝術創新。

趙蘇穎、安奕明的玻璃作品《時代視域》。(江鑫嫻 攝)

「傳統與創新是兩個問題,有時又是一個問題。沒有創新,傳統無法生存;沒有傳統,創新便失去了根基。」上世紀80年代,內地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龐薰琹就曾在《傳統與創新》一文中作出了這樣的闡述。

據悉,展覽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一個月,並將於10月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展出。

原文鏈接:https://www.tkww.hk/a/202108/25/AP61263709e4b0c7e5bee8b199.html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