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特林堡為歐洲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往大馬士革之路》是他的創作手法由自然主義轉變為表現主義的代表作之一。此劇以現實與夢境交融,藉著由一段疑幻似真的相遇,描繪出個人心靈的交戰,並強調人的自我探索。本次話劇團版《往大馬士革之路》由史特林堡(瑞典)編劇,毛俊輝改編及執導,鄧世昌翻譯,林克歡任文學顧問,馮蔚衡任副導演,申偉強領銜主演、蘇玉華特邀主演,以及胡美儀特別演出,聯同一眾話劇團演員演出。
話劇《往大馬士革之路》講述天生才華洋溢的陌生男(申偉強飾演),感覺人生孤獨空洞,命中註定般遇上有夫之婦(蘇玉華飾演),二人一見傾心。然而婦人丈夫曾與陌生男有不解之怨,華麗邂逅背後到底是一場救贖還是劫難?以「陌生男」為第一身視角,透過一場探索之旅,表達人與命運、愛情、信仰以至自我的博鬥,展示出主人翁由拒絕到放下自我的高低跌宕。
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早期以自然主義寫作,在自身一連串的經歷之後,創作風格有巨大突破,成為歐洲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他善於在作品中將人物的獨白異化、運用幻象及夢境,製造出現實與夢境交融、撲朔迷離的氛圍,產生似真似假的幻覺效果,以探討人的內心精神世界,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戲劇創作的路向。
電影大師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曾稱《往大馬士革之路》是「一段探索心靈景觀的奇異歷程。」改編及導演毛俊輝以現代劇場的演繹重現這個寫於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他表示:「傳統雖有本身的價值,被現代性重新創造時更能彰顯當下的影響力,而現代性也往往需要傳統提供滋養,令作品有持續發展的力量。在被外在物質世界大力操控的今天,演繹一部探討內在自我價值的作品,祈願尋求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本人回饋社會的感恩之作。」
「表現主義」的戲劇著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心理歷程,主張用精神眼睛來觀看自己的世界。不同於自然主義傾向由外在寫實的細節(例如語言、行動)入手,表現主義則是由隱藏於背後的真實、心理細節入手,透過外化的演繹手段,訴諸於觀眾視覺或聽覺的形象中。
《往大馬士革之路》為導演毛俊輝從藝五十年最新執導的作品,除推出這部作品外,話劇團還特意舉辦「毛俊輝從藝五十年」展,細數他自七十年代起從事藝術工作至今,在導演、教育、演員及研究等不同範疇上的成就及貢獻,展覽將於9月11至24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
更多演出詳情,可點擊此處查詢。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