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鐵屯馬線將通車 全新的車站藝術
來源:橙新聞    2021-06-08 22:06
大家在乘搭地鐵時,是否留意到不同角落展示了大大小小的藝術品?興建超過八年的港鐵屯馬線將於6月27日全線通車,土瓜灣和宋皇臺這兩個新車站,將會連同何文田及紅磡站的新月台在同一日啟用,到底這些車站會有什麼新看點呢?現在先來一睹為快。

【識港網訊】大家在乘搭地鐵時,是否留意到不同角落展示了大大小小的藝術品?興建超過八年的港鐵屯馬線將於6月27日全線通車,土瓜灣和宋皇臺這兩個新車站,將會連同何文田及紅磡站的新月台在同一日啟用,到底這些車站會有什麼新看點呢?現在先來一睹為快。

細心的讀者可能不難發現,在轉乘列車、進入港鐵站及候車月台等地方,皆有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展出,這源自「港鐵 ‧ 藝術」計劃,港鐵為了給乘客帶來更舒適悅目的乘車環境,特意把不同類型、引人注目的藝術品安排到不同場地,如雕塑品、懸垂藝術品及馬賽克畫作等。該計劃其後擴大至港鐵全線網絡,現時港鐵車站已裝置了超過八十件藝術品,這些藝術品由來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作。

紅磡站車站藝術:《失而復得》

「別讓歲月的記憶流走 ,你也別迷失在大時代中。」── 林嵐

你試過曾丟失重要珍貴的物品嗎?如果有,你可能會明白遺失的痛苦,而《失而復得》正是探討這個主題。《失而復得》由藝術家林嵐創作,藝術品由多個部分組成,以雕刻及玻璃圖案的形式創作而成,作品分佈在車站不同的位置,誘導乘客探索和發現,使整個紅磡站串連成想像之旅,亦展現了車站內途人絡繹不絕的特色。

在創作《失而復得》時,林嵐曾到港鐵實地考察,那次的考察讓林嵐感到意外,她表示:「當我終於在港鐵失物待領處中看到所有失物時,我感到震驚,堆積如山的失物在那裡等待了很長時間,那個場景讓我很感觸,有些人可能很想找回它們,但是卻無從入手,最後,他們永遠分別,失物像垃圾一樣留在黑暗中。」於是林嵐將這些個人物品與社會歷史聯繫起來,她開始用石頭、金屬和鋁製雕塑及數字印刷,創作一個結合不同元素的作品,以喚起個人和集體記憶,讓乘客踏上反思之旅。

宋皇臺站車站藝術:《大地陶詞》
「陶瓷,歷史的忠實守護者。」── 黃麗貞

宋皇臺站坐落於九龍城區,該區在宋元時期已有人居住,可謂是見證著香港的變遷。而在建造宋皇臺站期間,亦有大量宋元古蹟出土,因此站內設計也以此為參考,揉合了大量考古元素,而這個車站藝術《大地陶詞》亦以此為題,利用陶瓷浮雕重新詮釋宋代的畫作。

在宋皇臺站出土的考古發現揭示了一個古老的聚落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宋代的陶瓷,藝術家黃麗貞表示:「陶瓷是歷史的見證者,我從這些手工藝品中汲取了很多靈感,激發我創作了一件全新的當代作品。」她採用了多種技術,包括手工製作、平版印刷、釉面和光澤處理等。這件作品以春冬更迭和日夜輪轉的美境作背景,以自然元素傳遞一種詩意的感性,使過去和現在之間建立聯繫。

宋皇臺站B出口通道上的攝影拼貼,展示了藝術品的研究、準備及創作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可到現場細覽。

土瓜灣站車站藝術:《家》

「每件物件伴隨個人和家庭的成長,都有它物質的歲月痕迹,書寫個別的記憶,整體是一個時代的社區視覺文化。」── 梁美萍

《家》展示於土瓜灣站的大堂玻璃板上,藝術品是由社區共同參與創作。對於以這裡為家的人來說,相信市區重建對他們有著深刻的意義,於是在藝術家梁美萍的概念框架下,逾100位土瓜灣街坊分享了他們「家」中的物件,並寫下背後一個又一個尋常而又獨一無二的故事,以表達他們對家的看法。

這些古老的物件講述了很多關於文化、趨勢和時代的信息,當中承載著滿滿的回憶,梁美萍表示:「當人們從土瓜灣站回家,看到自己的日常用品時,就會有回家的感覺。對於其他乘客而言,作品就像是社區中的視覺文化博物館,隨著時間的流逝,社區歷史將會被終生展示。」透過這些意義重大的作品,土瓜灣站化身成時光錦囊,在不斷的環境變遷中,把街坊的「家」保存,並與每位過客分享憶記。

圖:MTR

更多關於「港鐵 ‧ 藝術」的資訊,可按此瀏覽。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15078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