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集思港議】公務員北上掛職有助融入大灣區
作者:郭一鳴   來源:大公報    2021-05-17 14:35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稱,將與包括深圳市等廣東省市政府簽訂協議,讓香港公務員到內地「掛職」交流。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上月在立法會指出,港府正與內地部門商討加強香港公務員培訓,包括讓公務員到內地單位「掛職」一段時間,以便觀察學習。未來希望引入規定,要求公務員必須在三年試用期間完成內地的培訓課程,才獲長期聘用。筆者認為,這是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一項突破性的重要舉措。

自從中央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到兩年前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今年三月全國人大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香港社會各界逐漸形成共識,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現在最關鍵是要解決如何融入的問題,過去幾年,坊間討論的焦點,主要是如何發揮「一國兩制」、兩種關稅區、三種貨幣的優勢,如何突破各種體制和人為障礙,實現大灣區經濟和市場一體化問題等等。誠然,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建設大灣區就可能徒有虛名,但這些都屬於技術問題,更加重要是人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克服各種認識上、心態上的障礙,進一步提升大灣區「9+2」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效率,特區政府安排公務員到大灣區政府部門掛職的做法,就是從人的問題入手,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以筆者所知,特區政府公務員有不少途徑可以學習和了解國情,例如與內地不同機構合辦各類國情班的做法,已經持續多年,有一年筆者參加新聞界國情班到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學習,剛好遇上一個特區政府公務員國情班結業要離開。不過,國情班通常只有短短一周左右,多講宏觀國情。筆者接觸到的一些公務員,真正了解內地政府架構和運作的其實不多,簡單如省市縣政府官員與中央各部門官員的行政級別、從屬關係,都搞不清楚,連一些政府部門的正確名稱也常常弄錯,而這些只不過是國情的基本常識。畢竟,香港特區政府和內地省市政府是「一國兩制」,無論體制上、架構上、運作上,還是文化傳統上,都有很大不同。到內地掛職,參與政府部門的日常運作,成為內地公務員隊伍一分子,不僅上述提及的那些國情常識會自然而然變得熟悉,而且也會更容易理解內地政府決策的理念,對內地政治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北上掛職公務員回到香港特區政府之後,如果需要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肯定會事半功倍,對推進大灣區建設的積極性也多半會更高。

至於心態上的障礙,指的是一些人對內地體制的成見或偏見。回歸前和回歸初期,香港公務員被譽為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務員隊伍之一,廉潔、高效等各種讚譽滿天飛,內地從中央各部門到各省市政府紛紛派員到香港學習,多家專門接待內地公務員來香港學習和考察的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據筆者所知,多年前深圳市中層以上官員要輪流到香港和新加坡考察學習政府部門運作,我認識的一位深圳處級幹部曾經至少三次到香港考察、培訓,他說每次來港學習都有新的收穫。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內地取得偉大成就,與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敢於打破舊思維習慣、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有很大關係。反觀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隊伍,卻顯得保守和故步自封,日前在一個論壇上,有本港商界人士以親身經歷,批評特區政府做事一太慢二壟斷,讚揚內地政府不僅決策和執行非常高效,而且市場開放鼓勵競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香港一些官員公務員對內地取得舉世矚目的進步和成就視而不見,對內地的體制優勢視而不見,歸根究柢,這是一種港英時代遺留的制度和文化優越感在作祟。我認為,到內地掛職,是改變香港公務員文化中根深柢固的殖民地政府官員心態最好的辦法之一。

當然,香港公務員北上掛職,也可能會發現內地政府部門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發現兩地溝通合作方面的一些體制瓶頸。透過相互交流,促進共同進步,共建大灣區文化,這也應該是兩地政府達成這項「掛職」制度安排的應有之義吧。

原文2021.05.17刊於大公報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