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圳40年】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8-13 13:31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深圳以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提供了最鮮活的發展樣本。

【識港網訊】40年,深圳從名不見經傳的邊陲農業小縣,到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現代化國際都市,躍升為區域金融中心、中國經濟中心和全球技術創新中心。深圳產業體系和經濟結構所發生的巨變,堪稱人類經濟史上的一大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深圳以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提供了最鮮活的發展樣本。

打破路徑依賴主動轉型升級

構建起“四個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

深圳是中國的“矽谷”,已成共識。“中國矽谷”不僅具備矽谷的軟實力,更重要的是擁有美國矽谷不具備的硬件制造和產業配套能力。目前,深圳有兩大IT產業“地標”,當初小作坊的華為而今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商,“小企鵝”的騰訊早已成為全球互聯網巨頭。

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指出,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推動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深圳產品向深圳品牌轉變,形成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目前,深圳已構建起“四個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即全市產業以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產業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的城市之一。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0.1∶36.0∶63.9,規模以上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不斷得到優化;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占比超過70%。

深圳新經濟占比大,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高新技術、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逾6成,新經濟占GDP比重約為2/3。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專家表示,深圳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先進制造以及現代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GDP的含金量更高。

回顧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史,深圳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的努力始於上世紀90年代,在“三來一補”產業還很吃香時,深圳就主動擁抱高新技術產業。從簡單的加工制造,逐漸到設計加工,再到自主品牌;從最初的“山寨”,到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深圳鼓勵科技創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布局創新載體,引進高端重大項目,培育創新人才,激發了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激情和活力。

多年來,深圳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了向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的躍升。

前瞻布局率先突破 新興產業挑起大梁

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深圳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凸顯。

瞄準國際,對標全球。深圳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

深圳率先布局5G產業。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重鎮,深圳集聚了華為、中興等一批領軍企業,在5G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等方面走在全球最前列。

目前,深圳正前瞻發展5G產業,大力投入5G行業應用試驗網建設,力爭通過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雄厚基礎和優勢,領跑5G領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5G是十年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5G加快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工業應用的滲透,5G與工業運行技術的結合進一步推動產業數字化的進程。

深圳搶得頭啖湯。本月,深圳將完成總量4.5萬個5G基站的鋪設,實現5G高質量全覆蓋,成為全球5G第一城。

不僅是5G。事實上,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正邁入“引領”時代,本土企業在多領域具備引領世界科技創新的能力。

今年7月,騰訊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開服,它創下多項第一——華南地區最大的新基建項目、騰訊首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騰訊全國最大的自建數據中心。這個占地400畝、可容納100萬臺服務器的數據中心,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全覆蓋,為數億級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

“深圳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很強,應向全國、全世界貢獻這種‘新基建能力’或者新基建技術。”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任馮聖中對記者說,兩者是支撐新一代IT產業前行的重要基石。

目前,憑借優秀產品服務能力和突出市場表現,騰訊和華為分別在公有雲市場和私有雲市場兩強稱雄,深圳形成了以華為、中興、騰訊龍頭企業為引領,金蝶、金證等一批重點企業為支撐,數千家小企業為基礎的雲計算企業生態體系,深圳正將雲計算和大數據創新能力輸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深圳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產業正加速崛起。由於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深圳為全國乃至全球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深圳力量”“中國技術”。其中,截至6月30日,深圳企業華大基因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在北京、武漢、深圳、天津等全國16個主要城市落地,全國“火眼”日檢測通量超20萬人份;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火眼實驗室”已成為抗疫行動的“中國名片”,從中國走向全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深圳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提升產業層次和高起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深圳先後出臺並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在政府引導和“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基礎上,新興產業表現強勁的增長勢頭。2019年,深圳新型顯示器件、智能制造裝備、人工智能等3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7%。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從2017年的9183.55億元,到2019年的10155.51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居高聲自遠。深圳高起點、前瞻性搶抓新興產業風口,已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創新之都,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能力顯著提升,技術創新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深圳品牌全球話語權不斷增強

搶占標準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主動謀劃,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著力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最前列。

在經濟發展上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不僅支撐了深圳發展效益的提升,也支撐了深圳可持續的穩定增長。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作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深圳正全力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有力支撐“雙區”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

面向產業需求構建綜合科研體系,光明科學城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系統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催生實現重大科學突破和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成果,培育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未來將支撐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一流企業制定標準。從代工生產到自創品牌,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制定標準,成為行業翹楚。

目前,深圳累計有235家企業登上全國企業標準排行榜,占全國上榜企業數量的7.17%,占廣東省上榜企業數量的28.42%;其中,2019年新上榜企業達152家,企業標準化建設步伐持續加快。深圳共有15家企業成為全國企業標準的“領跑者”,占全國12.9%,占廣東省31.9%,位居全國一線城市首位。

深圳已成為全國首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深圳貝特瑞,參與制定電池材料等17個國家標準,也是我國牽頭制定鋰電池材料國際標準的企業;光啟領銜制定全球首份超材料國家標準,奠定我國在超材料技術研究和標準轉化上的國際領先地位,打破歐美對前沿科技的技術和標準壟斷。同時,深圳在新能源汽車、消費級無人機、移動電話、5G等領域,依靠領先的產品技術標準“走出去”,取得豐碩成果。

從“深圳產品”邁向“深圳品牌”。深圳在打造“深圳品牌”方面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華為、招商、平安、比亞迪、大疆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譽國內外。今年,8家深圳企業上榜“世界500強”,深圳品牌在全球話語權不斷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深圳新興產業占比不斷增大,實現了經濟質量和生態質量“雙提升”。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2019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創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今年前7個月,這一指標進一步大幅度改善。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目前,深圳正主動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最強,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資源、高端企業、高端人才,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不斷壯大新動能、提升新勢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強大核心引擎,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地。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