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文學慧悟
來源:橙新聞    2020-07-23 10:45
「文學情懷與宗教情懷相近,都是大慈悲、大悲憫,對敵人也有同情和悲憫。文學不能簡單設置審判好人、壞人的道德法庭。」(劉再復《文學慧悟十八點》

【識港網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劉再復確實大有不同了,他越來越純粹,越來越形而上學,甚至越來越唯心,然而他思想學術的鋒芒猶在,只是不一樣的鋒芒而已。這時期的著述有兩種非常值得細讀和關注,一是「紅樓四書」,一是《文學慧悟十八點》。前者是關於重釋《紅樓夢》的四種著作,以《紅樓夢悟》和《紅樓夢哲學筆記》最能代表其風格和特色,後者是他文學理論思考數十年的「晚年定案」。(編按:按此,重溫上篇【閱讀劉再復】悟證紅樓)

劉再復的思想學術佔據最大分量的是他關於文學理論的思考,時間長度跨越半個世紀,用力最多,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與國內時期風靡一時不同,近年出版的《文學常識二十二講》(下稱《文學常識》)和《文學慧悟十八點》(下稱《文學慧悟》)可能沒有像《性格組合論》和《論文學的主體性》那麼風行,但是論到見地的純粹、思考的精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尤其是《文學慧悟》他將之前,也包括《文學常識》的文學理論思考重要之點簡明化、綜合化,再加上近些年的文學慧悟,用直指人心的方法作明心見性之談。他國內時期的理論,多循演繹的方法,根據對人性或哲學的一般原理推衍到文學領域進行論證。這種方法有成體系的長處,但也存在一般原理不周延導致推論不能周密的短處;有邏輯力量的同時,也不得不縫罅補漏。

二零一三年和二零一六年,劉再復應邀到香港科技大學講學,他趁講授的機緣,將自己的文學觀系統整理一番,前者集成為《文學常識》,後者集成為《文學慧悟》。《文學常識》尚有文學概論的一絲遺痕,《文學慧悟》就完全洗盡鉛華,無障無礙,以真面目示人。這是一個對文學充滿激情和熱愛的人數十年思考的結晶,我將它看作是劉再復文學觀的「晚年定案」。

《文學慧悟》裏的十八點,既是十八要點的意思,也是點到為止的點的意思。它們需要讀者慧心感悟,著者鋪陳講述不多,但觀點明斷清晰,了悟徹底。如劉再復認為文學開始於「有感而發」,有感則有文學,無感則無文學。這是文學的「起點」。文學一定要起始於個體性、心靈性的感受和感悟,才是真文學。劉再復的看法回應了中國古代美學裏的「物感說」,與之一脈相承。由此他認為,「文學作為一種心靈的事業,它實際上是自由心靈的一種審美存在形式。」(劉再復《文學常識二十二講》,第三頁,東方出版社,二零一六年版)感受和感悟因為是個體的、心靈的,它就不能遵命和奉命,一遵命奉命,就離開真感而成為偽感。所有遵命而作和奉命而作,是追求「有用而發」、「有利而發」,歸根究底是「有求而發」,文學應當「有感而發」。

劉再復的這個講法,語言變了,論證的落腳點變了,然而對文學的基本認知自八十年代以來一直沒有改變,只不過八十年代的說法有更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目的性,如今離棄了多餘的面目,唯求真相。

劉再復的文學觀念告別了古代和過去一個多世紀流行於中國的要文學承擔各種使命的說法,如曹丕「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梁啟超沒有新小說就沒有新國家,甚至魯迅以雜文為「投槍和匕首」等等。他當然也不認同文學為政治服務,或政治為文學服務的觀念。劉再復對文學的感悟親切而到位,如他在「文學的特點」中比較文學與哲學、宗教和歷史,認為文學代表廣度,歷史代表深度,哲學代表高度。

他說,「文學情懷與宗教情懷相近,都是大慈悲、大悲憫,對敵人也有同情和悲憫。文學不能簡單設置審判好人、壞人的道德法庭。」(劉再復《文學慧悟十八點》,第二六頁,北京商務印書館,二零一八年版)他又說,「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以為作家應該當『包公』,寫作就是判斷是非黑白,除惡揚善。可是文學並非這麼簡單,好作家應該既悲憫秦香蓮,也悲憫陳世美,應當寫出陳世美內心深處的掙扎、靈魂的掙扎。唯有寫出陳世美的生存困境、人性困境、心靈困境才能呈現文學性。」(劉再復《文學慧悟十八點》,第二九—三零頁,北京商務印書館,二零一八年版)劉再復的這些話,已經沒有「戰鬥性」了,但我相信它們依然是思進取的中國作家的苦口良藥。

劉再復的文學觀念建立在人性論的基礎之上,並以人性論為中心構築。他在「文學的基點」一講中說:「文學的基點即立足點是什麼?如果用一個詞概說,那就是『人性』。一是見證人性的真實;二是見證人類生存處境的真實。」(劉再復《文學慧悟十八點》,第六六頁,北京商務印書館,二零一八年版)因為文學對人性的真實境況只能見證,改造不了。人性千古不易,生活是一個過程,無始無終,文學能夠做到的是原樣呈現,不偏不倚地作見證。

至於怎樣才能見證人性的真實,寫出好的文學,劉再復將之概括成文學三要素:「我認為,文學由三個要素組成,一是心靈,二是想象力,三是審美形式。心靈是前提,是基石。我理解的人性也就是心靈。動物無心,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心靈。不過,在寫作中,我講述人性這一概念時包含了更多的『欲望』,而講心靈時則涵蓋更多的『精神』。我認定,未能切入心靈的作品,絕不是一流的好作品。」(劉再復《我的寫作史》,第二零零—二零一頁,香港三聯書店,二零一七年版)

《文學常識》和《文學慧悟》兩者都有對三要素的很好發揮,尤其是《文學慧悟》關於「文學的戒點」、「文學的盲點」、「文學的衰亡點」、「文學的交合點」等,充滿了對文學的智慧感悟。它是文學思想的寶庫,人或以為不能實用,但會心者必從中得到極大的啟發和思考的養分。

——————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思想者的人文探索——閱讀劉再復》

《思想者的人文探索——閱讀劉再復》

作者:林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7/22/010155921.s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