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人類騙局:環球航行的悲慘故事
來源:橙新闻    2020-07-22 09:40
克羅赫斯的故事集傲慢、謊言、悲劇於一身,恰巧投合人性中一份深層的執著。我們只能說,這是一份對「混沌」的執著,無論是道德上的混沌,抑或是其他層面的混沌。

【識港網訊】誰不曾夢想過要孤帆獨航環繞地球,並創下速度最快的紀錄呢?其實我們不太會;但在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八年間,約書亞・史洛坎(Joshua Slocum)駕駛單桅縱帆船「浪花號」(Spray),從波士頓港出發環繞全球(中途停靠許多地方),此後數年,無數人也渴望能完成這項愈來愈難的壯舉。自一九八九年起,正式的單人環球航行大賽便每四年舉辦一次。這場比賽名叫旺迪單人不靠岸航海賽(Vendée Globe),是一場宏偉壯麗的冒險,每次舉辦都會吸引至多二十幾名冒險犯難的勇士,競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不靠岸環球航行。

今日,旺迪單人不靠岸航海賽的參賽者駕駛的帆船,配有雷達、詢答機、地理定位系統(GPS)設備,以及各式各樣的現代航海儀器。帆船的航行路線每一哩都可以追蹤,且參賽者也能精確掌握自己的位置。然而,約五十年前《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贊助史上首次單人環球航行,那時一切都比較原始,大海是寂寞的異境,且要與岸上聯絡,主要得靠噼啪作響的短波無線電。

但就算危險重重(或許也因為危險重重),極限帆船航行在一九六八年達到高峰,尤其是在英格蘭。不久前航海家法蘭西斯・奇卓斯特(Francis Chichester)由《星期日泰晤士報》贊助,完成史上首次單人單次靠岸環球航行,並回到普利茅斯(Plymonth),下船便直接在碼頭上、勇敢的高低桅帆船「吉普賽飛蛾四號」(Gipsy Moth IV)邊受伊莉莎白女王冊封為爵士。不過,不靠岸的環球航行究竟可不可行,當時尚無人知。

可想而知,《泰晤士報》的金球盃帆船環球競速賽(Golden globe)吸引了各式各樣的參賽者,有經驗老道的海員,也有毫無航海經驗的名人。其中有一位延遲報名的參賽者,就和其他選手一樣特別,而且極限航海圈裡從來沒有人聽過他的名字:唐納・克羅赫斯(Donald Crowhurst)。更詭異的是,在比賽過程中,克羅赫斯曾一度領先群雄。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全世界的報紙根據稀疏的無線電位置回報,皆狂熱預測這位默默無名的水手將會是金球盃的冠軍。但接著悲劇就發生了。

唐納・克羅赫斯是一名電子工程師,自營一間小型航海儀器製造商,航海完全只是興趣消遣。後來事業衰退,他便開始著眼金球盃的五千英鎊最快速環球航行獎金。他認為參與這場比賽可以名利雙收,而且認為速度快但未經實戰考驗的三體帆船(trimaran)很有潛力,因此把這場比賽視為翻身的好機會。

但他身無分文,必須向投資人尋求贊助。投資人開出嚴苛的條件,於是克羅赫斯抵押自己的事業以及自己的房屋,換取貸款參加比賽。競賽的最後出發期限是一九六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他倉促建造一艘長四十呎三體帆船,並命名為「廷茅斯電子號」(Teignmouth Electron)。

整個過程從剛開始就出現很多問題,預示著接下來的慘劇。船隻完工後,克羅赫斯必須將船隻從造船廠運至比賽的出發點德文郡(Devon),原本預期三天就可以到,但旅程卻花了整整兩週,因此根本沒什麼時間進行補給及最後修繕。就這樣,克羅赫斯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於最後出發期限展開這趟悲劇之旅。競賽的最早出發日期六月一日以降,已有八位選手陸續啟航,但時至克羅赫斯啟航之前,已有三位退出比賽,後續會有更多人退出。

時至十二月初,比賽只剩下四位選手,其中一位原本很有機會獲勝,但後來卻基於哲學理由而放棄比賽。於是,就剩下克羅赫斯以及兩名退役海軍軍官,一位是駕駛傳統雙桅小帆船的羅賓・諾克斯─約翰斯頓(Robin Knox-Johnston),另一位是同樣駕駛三體帆船的奈吉爾・泰特利(Nigel Tetley)。諾克斯—約翰斯頓及泰特利兩人皆已繞過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並向東航行,而克羅赫斯還遠遠落後在北大西洋。隨著船隻狀況愈來愈糟,他開始明白這艘船不可能挺得過南冰洋惡劣的海象。

與此同時,克羅赫斯回報的航行速度莫名其妙地加快。聖誕節時,他透過無線電向妻子回報,說自己「已駛離開普敦」。其實,他當時位在巴西南部外海,且顯然已心知肚明自己不可能獲勝了。之後,他便把無線電通訊次數降到最低,只在必要時向新聞報紙回報,但同時也開始假造航海日誌,記下不實航程。三月,他偷偷在巴西上岸補給,接著在大西洋到處磨蹭,同時以無線電回報自己正從西邊逼近合恩角(Cape Horn)。

顯然,克羅赫斯計畫在大西洋徘徊,等到合理時機重新加入比賽,並擊敗領先選手取得獎金——一九八〇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中,選手羅西・路易茲(Rosie Ruiz)便靠此招奪冠。當時的領先者是泰特利,他以為克羅赫斯緊追在後,於是便加速航行,結果把自己脆弱的三體帆船操壞,最後以沉船收場,距離終點只有二〇九二公里。

泰特利後來獲救,而諾克斯─約翰斯頓則名副其實於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成為首位完成單人不靠岸環球航行的人。由於克羅赫斯出發較諾克斯─約翰斯頓晚,因此他仍有資格角逐最快速的環球航行獎金,但他顯然發現,就算真的贏得獎金,他的航海日誌和其他紀錄必定會收到仔細檢驗,必定過不了關。再加上媒體鋪天蓋地關注,而且上岸時必定會受到凱旋式的迎接,因此克羅赫斯備感壓力及罪惡,最後,他受不了。

克羅赫斯的日記愈來愈雜亂無章,最後一篇寫於一九六九年七月一日,內容寫道:「一切終了……我將退出比賽。」僅僅九日後,「皮卡爾迪號」(Picardy)郵政船在大西洋中部發現「廷茅斯電子號」,船上空無一人。英國民眾得知消息後,無不為之哀悼,將克羅赫斯譽為民族英雄,而諾克斯─約翰斯頓甚至還將部分獎金捐給克羅赫斯的家人。然而,短暫的吹捧一下就過去,如同克羅赫斯心知肚明,他的假航海日誌不久後便公諸於世,讓真相曝光。

克羅赫斯的死因估計是溺斃。他雖然不是楷模人物,但死後卻成為一種反主流文化的象徵。他疑點重重的大西洋之旅啟發了書籍、電影、紀錄片、短片、歌曲、舞台劇、詩作。克羅赫斯的故事集傲慢、謊言、悲劇於一身,恰巧投合人性中一份深層的執著。我們只能說,這是一份對「混沌」的執著,無論是道德上的混沌,抑或是其他層面的混沌。感同身受一下,此人陷入絕境,孤身一人在汪洋大海中航行,在自我抱負及良心之間掙扎,同時還要面對上岸後身敗名裂的命運。

然而,這些似乎也不足以解釋為何克羅赫斯死後竟然啟發了一整個世代的想像。究竟這位帶有瑕疵的英雄,哪裡吸引著我們?

 

——————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騙你5000年:上古時代就有假新聞!從宗教、政治、科學到金融,人類騙局的演進過程》

廷茅斯電子號遭到棄船,並漂流大海 圖:創意市集提供

《騙你5000年:上古時代就有假新聞!從宗教、政治、科學到金融,人類騙局的演進過程》

作者:伊恩·塔特索爾、彼得·紐瓦羅蒙特

譯者:孔令新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7/21/010155810.s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