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 】從健康碼看大灣區
作者:王小般   來源:識港網    2020-06-18 09:25
表面上看,受近日北京疫情反彈、本港疫情仍未完全控制、檢測費用過高等影響,「港版健康碼」的推出存在各種擔憂,但真正的障礙恐怕還是兩地之間民眾心理的隔閡。

新冠肺炎疫情暫時看不到平息的勢頭,粵港澳三地政府分別向入境人士施行強制隔離檢疫十四天,跨境上學、工作及生活的港人來回一趟需隔離檢疫二十八天,十分不便。

食物及衞生局早前曾表示,「港版健康碼」準備工作已大致完成,推出後港人只需持有效的病毒檢測證明即可免檢疫往返粵港澳,而上周更一度傳出政府即將公佈粵港澳三地互認健康碼的詳情,惟相關措施至今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樓。

表面上看,受近日北京疫情反彈、本港疫情仍未完全控制、檢測費用過高等影響,「港版健康碼」的推出存在各種擔憂,但真正的障礙恐怕還是兩地之間民眾心理的隔閡。

民眾對兩地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仍存有疑慮。內地對香港擔心病毒檢測數量不夠、定點隔離措施不嚴、沒有內地的健康碼系統;部分香港居民則擔心內地利用大數據實施疫情檢測監控可能會侵犯隱私,少數媒體故意炒作引導公眾去關注私隱問題,特區政府則反復強調「港康碼」不會交換個人資料。

一項措施的出臺從來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是否值得推進,則需要理性的權衡利弊。那些心懷恐懼與敵意的人,無論有沒有健康碼都不會去內地。對於有在內地工作生活需求的人,實行健康碼僅快通關則是他們的衷心所盼。還有一部分內心非常注重個人隱私,但是身體又很需要靠內地經濟來往等過活的人,健康碼只會收集過去部分停留地及健康狀況等個人資料,絕對不比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智能攝像頭、電子支付、回鄉證、高鐵飛機票等個人資訊多,退一萬步講,即使人不去內地,健康碼還能為市民帶來維繫生計所需的遊客與消費,利弊如何,相信精明的港人自當心中有數。

澳門與珠海於5月11日起,就開始互通核酸檢測的結果及健康碼,同為資本主義的香港,卻遲遲未能搞掂一個小小的健康碼。由此可想,涉及多種制度融合的大灣區建設未來會有多複雜,而香港與內地之間能否成功既保持特色又互相融合將成為大灣區成功與否的關鍵。

當年內地改革開放,很多媒體也炒作赴內地可能隨時被消失,但事實證明第一批吃螃蟹的港人都賺到盆滿缽滿,也並未出現媒體炒作中的飛來橫禍。最近內地中原地產研究院發表一份“粵港澳大灣區”購房客戶研究報告,根據報告顯示,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受灣區利好政策及香港社會環境急轉差影響,港客在灣區購房人數驟增,以中山、深圳和珠海等城市較多。大灣區交通配套規劃續改善,投資自住皆可宜。在香港持續經濟寒冬的時候,君不見一貫唱衰大灣區的毒果報都發聲稱健康碼互認計畫必須儘快推出。

經濟寒冬有危也有機,大灣區究竟是黃媒眼中的無間地獄還是真正的機遇之窗,就看你敢不敢如小馬過河般邁出第一步!

 

本網評論員:王小般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