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疫情當前開工路漫漫 文創產業苦撐待變
來源:香港商報    2020-06-10 12:01
近年來香港本地文創產業迅速成長,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全球文創產品的製作及輸出中,成為全球化文創產業鏈的參與者、傳播者。

【識港網訊】香港作為國際都會、亞洲藝術中心,每年都會匯集大量藝術團體及參展商交流;而在電影、音樂等文化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香港文化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亦是全球文創產業鏈中重要一環,並顯出獨有的特色和魅力。

但隨着疫情蔓延全世界,各地限制民眾聚集,幾乎所有經貿及文化往來都停頓下來。全球產業鏈牽一髮動全身,本港文創產業遭受沉重打擊。

近年來香港本地文創產業迅速成長,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全球文創產品的製作及輸出中,成為全球化文創產業鏈的參與者、傳播者。而在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交通暫停、往來受到限制,作為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香港的文創產業亦陷入危局之中。

  香港文創產業陷疫境危局

疫情下,本年度香港藝術節取消,香港大型藝文場館、康文署旗下的博物館、西九文化區各場館等均全面關閉,小區匯演、文化和體育競賽等大部分都要取消,估計九成的演藝工作者因演出被取消或延期而影響到收入。

疫情之下,加上港府推出「限聚令」,西九龍文化區所有表演場地暫停開放。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僅1月30日至2月29日,文化區就有70多場表演改期或取消,其中包括阪本龍一與高谷史郎合作的《disoplay》等海外及內地來港的巡演作品。

有香港本地文化場館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場館所有交流演出活動,包括與內地及海外合作的活動全部取消,最早要7月才有望陸續恢復,目前所有工作人員仍在家待着,薪水亦因業務減少有所降低。

  海內外團體交流難進行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上圖)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很多業界文化場所都依靠政府場地,由康樂文化署管理。由於疫情原因基本上所有場地全部關閉數個月,民辦場地都採取類似政策。場地關閉對業界造成非常大影響和衝擊,演出活動取消,業界活動幾乎完全停頓。

另外,往年香港舉辦的多項大型藝術推廣及交流活動今年亦全部取消,包括香港藝術節、國際藝術節、國際電影節等,巴塞爾藝術展覽亦轉為在線,香港書展仍在考慮是否停辦。

馬逢國表示,內地及海外演出團體無法進入香港,香港藝術團體亦無法去外地演出,例如中國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在美國演出時感染新冠肺炎,所以目前各類文藝交流活動很難進行。

  文化消費交易損失大

他又指出,眾多文創交流活動停辦,對業界影響很大,例如每年的香港書展匯集大量參展商及愛書人士參加,對出版行業很重要。去年香港書展的7日展期共吸引98萬人次入場,人均消費達875元,數字十分可觀。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就算如期舉辦,參展商及交易額也會相比往年大大下降。本年度香港書展原本將於7月15至21日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但疫情下最後安排,主辦單位仍未作決定。

究竟藝術交流以及演出團體相關活動取消,對香港藝術文化交流產生多大影響?馬逢國表示,目前很難估計影響多大,但部分演出、藝術節取消,可以直觀地看出經濟損失。「以往文化場地租用率接近100%,場地關閉5個月,就造成5個月的損失;往年在港舉辦的大型藝術節上座率都不錯,門票可以全部售出,但今年就完全沒有票務收入。」

  港電影產業鏈停擺

至於電影行業則是文創產業另一重災區。據中國國家電影局估計,內地今年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币,本港電影院也因「限聚令」停業個多月,近日雖然已重開,但票房收入遲遲沒有回升,與疫情前情況相差甚遠。除了電影院生意不景氣外,香港電影市場眾多影片撤檔、劇組停拍,電影產業鏈中涉及拍攝、後期、发行等業務的公司亦受到不少衝擊。

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是香港一家電影发行公司,其董事總經理曾麗芬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當前疫情環境下,公司发行業務大受影響,公司員工亦選擇彈性上班時間。

高先電影原本有計劃今年在西環開設首間自家戲院,但計劃因疫情要推遲到今年年底。不過,曾麗芬表示,希望下半年業務可逐步回暖,追回上半年損失。「預期聖誕檔期開始應該會回復以前的入座率,我們是樂觀的」;另外,发行業務暫緩也令公司可以趁此機會專心籌備新戲院的事。

馬逢國談到,當前疫情下,香港電影電視行業基本都停擺,「往年拍攝中的純港產電影至少也有30部,今年時間已經過半,能夠開機的也僅有3部」,可見本港電影從業人員沒有工作機會,生計都成問題!

  電影從業員陷入水深火熱

近年香港與內地合拍影片數量持續上升,從演員、製作團隊再到取景地,都涉及兩地合作,早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馬逢國指出,近年來兩地合拍的電影數量也可以達到一年幾十部,香港公司在合作中會參與到融資、製作、後期、发行等方方面面的業務。曾麗芬告訴記者,公司大部分发行影片是進口內地,雖因疫情原因導致影片暫緩发行,但公司仍然有繼續洽談與內地及海外買賣片事宜。

馬逢國續指,一部合拍電影由製作到发行過程中,由於每一部電影都希望找到最合適的演員和團隊,所以團隊人員可能來自五湖四海,但目前因為交通的限制及兩地的防疫政策,團隊人員無法自由往返,工作也就無法開展,令到很多基層工作人員叫苦連天。至於電影公司、後期製作公司等,他們有很多固定的員工需要支薪,目前整個產業鏈出現問題,電影停拍沒有業務,公司承受非常大壓力。

至於香港文創產業該如何尋找破局?文化場館、劇團轉戰線上,可多利用網上平台對觀眾進行宣傳,嘗試與觀眾互動交流,增加流量;電影院線逐步恢復,電影公司亦嘗試進行遠程合作及溝通;電視、電台以及出版業亦在尋求新的突破口。「寒冬」來臨,一些本地文創機構或可以藉此機會轉型新模式,但一些卻可能無法找到突破口,難以捱過這個「冬天」。

  在線化轉型是可行出路嗎?

香港演藝團體沒有因疫情停下來,積極推出各式各樣的在線影音活動,例如香港中樂團上載52集的「中樂知多少」系列影片;香港話劇團也開拓了自1977年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網上戲劇「公演」活動,並推出「有文字你send來,不『疫』樂乎」短篇文本創作計劃,劇本更有機會獲團員在網上演出5至15分鐘;香港舞蹈團則在Facebook及YouTube展開一連串「以舞會友」活動。

著名歌星許冠傑早前舉辦網上直播演唱會為港打氣。

香港文化場館亦迅速作出應對措施,推出線上活動尋找新出路。畫廊與藝術界人士積極发起了「ART Power HK」藝術平台,目前共有66個合作夥伴,涵蓋了藝術機構、畫廊、拍賣行、藝術院校等。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介紹稱,西九表演藝術團隊在疫情期間於網上社交平台Facebook專頁和Instagram頻道直播「留白Livehouse」現場音樂表演,爵士音樂、另類音樂、古典或獨立音樂表演。截至2020年3月5日,共推出27條相關直播影片,接觸逾8.6萬人。

  文藝團體拓在線收益有難度

在疫情下,文創活動全面在線化,會否成為香港藝術文化界的新出路?馬逢國認為,香港文化團體在在線播放作品,是其一種社會功能,給予市民觀賞機會,有公益性播放意味,亦為博物館、展覽、演出進行宣傳推廣,亦可以為企業及平台獲取一部分的收益及流量。

馬逢國認為,文化藝術團體要適應新技術需求,通過網絡普及、傳播是趨勢,有沒有疫情都要做;但另一方面藝術創作需要團隊合作,往往要跨地域合作,在各地取材,如果分隔開來的溝通效率始終會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是,文藝節目在在線廣播,欠缺現場氛圍,缺乏足夠的收益,很難計算到GDP,無法帮助到這些文藝團體,故非長久之計。

  電影轉網播錯失一個窗口

亦有部分電影公司為了維持經營,為求套現,會選擇先賣電影版權給網上電影播方媒體,如近期繼中影寰亞的《我們永不言棄》率先轉網在愛奇藝上線後,耳東影業亦公布將《女子監獄》《逃出行動》這兩部曾經在去年香港國際影視展介紹過的電影,轉為網上平台播出,這兩部電影都是跟黃百鳴的東方影業合作,演員以香港演員為主。

對此,馬逢國表示,電影轉網播是電影企業的自救行為,可以適當減少損失,「但是一部電影的发行有很多窗口,其中一個窗口是電影院,電影院收入以往為发行電影的主要來源;疫情期間迫於無奈,一些電影選擇改為網播,但是對於電影公司來說,相當於少了一個窗口的收入,實際上以往網絡窗口亦可為電影带來增收。」

曾麗芬亦表示,目前公司沒有將電影由院線轉為在線播映的打算,「因為我仍然相信電影應該先在大銀幕放映」。

  業界冀兩地盡早互通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文創產業的合作上越來越緊密,可以看到在香港眾多文化區、劇院中,內地文化團體來港的演出、展覽活動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兩地在電影、電視劇、音樂等文化產品製作中逐漸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記者发現,自2011年開始,電視劇、電影等兩地合拍片的數量及比重快速上升,且包括《無雙》、《少年的你》等越來越多的兩地合拍電影斬獲眾多獎項。上年中央相關部委更是推出措施,便利香港電影及電影從業員進入內地市場,措施包括不再限制兩地合拍片的演員比例及內地元素、香港人士參與內地電影業製作不作數量限制等。

  兩地文創合作日漸交融

馬逢國談到,近年來香港文化藝術產業較依賴內地市場,兩地合作非常緊密,而海外於香港藝術文化的交流,還未佔到一個很大的比例,海外交流暫停亦對香港有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

馬逢國認為,在香港的文化藝術活動中,包括大型音樂會、書展、演唱會等都是內地參與者佔大多數。另外,到內地去參與合作、取景,進入內地市場是香港影視產業很重要的一步。目前因疫情影響兩地互通不暢,對香港行業造成很大的打擊,「與內地的交流能否盡快開通對香港很重要,雙向交流若可以逐步恢復,可以對香港業界帮到很大的忙。」

责任编辑:marvin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