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建聯防聯控機制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課題
來源:文匯報    2020-06-04 16:10
原本在6月7日屆滿的由內地來港強制檢疫14天的規定,因為近日新增多宗新冠病毒本地感染而進一步延長至7月7日,引起本港市民尤其是需要跨境工作生活的市民很大反響。建立公共衞生聯防聯控機制、實現防疫一體化,無疑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一道課題,解答好這個問題,對於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大灣區一日生活圈等等,都會產生很好的破局和示範作用。

【識港網訊】原本在6月7日屆滿的由內地來港強制檢疫14天的規定,因為近日新增多宗新冠病毒本地感染而進一步延長至7月7日,引起本港市民尤其是需要跨境工作生活的市民很大反響。建立公共衞生聯防聯控機制、實現防疫一體化,無疑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一道課題,解答好這個問題,對於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大灣區一日生活圈等等,都會產生很好的破局和示範作用。三地政府必須將聯防聯控機制的建設,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場景下來審視,全力思考、尋求解決之道,才能交出令大灣區居民滿意的答卷。

在新冠疫情面前,防疫固然是第一位的,因此本港和內地先後對入境人士實行強制檢疫,由特區政府2月8日率先對內地來港人士強制檢疫14天算起,這一措施已經持續近四個月,而且仍會持續多最少一個月。

在防疫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重視,香港與內地血脈相連,尤其是港深兩地,實施強制檢疫前,兩地口岸每日有數十萬人次往來,其中居住在深圳的港人總數超過10萬,跨境學童有近3萬。對於這些跨境家庭而言,過關並不是為了旅遊,而是生活必須的一部分。現時兩地對所有人一刀切地強制檢疫,等於來回要隔離28天,對這些跨境家庭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沉重代價。試想想,一家人在深圳居住,丈夫每天過關來港工作,這樣的家庭這段時間要「妻離子散」。甚至有的個案,至親患病住院不能前往探望,至親離世也不能奔喪,令人黯然。反觀其他聯繫緊密的經濟體,例如美國和加拿大之間雖然也互相封關,但都對跨境工作者給予豁免。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未來一段長時間,本港和內地很大機會持續有偶發病例,需要保持一定的防疫措施。不過,與此同時,在粵港澳三地疫情控制較好的前提下,以本港與內地在經濟、生活上的緊密聯繫程度,長時間、無了期的強制檢疫,對本港經濟和跨境生活人士的衝擊都是難以想像的。

記得國家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時,政府和傳媒創造了一個名詞,叫「大灣區居民」,人們期待隨着大灣區內基建設施的完善,內地居住、香港生活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一場新冠疫情,將灣區公共衞生協同發展,變成了大灣區建設中第一道不可逃避的必答題,相關各方必須以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和解決這個難題。首先,在新冠有效疫苗得到廣泛應用前,防疫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跨境限制措施是否一直維持?其次,由2003年沙士、2009年豬流感,到今年的新冠疫情,人類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面對新病毒的挑戰,是否每次遇到疫情都要斷絕往來?便利人員流動是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粵港澳必須建立公共衞生聯防聯控機制,來平衡防疫和人員流動的需要。

政府已經多次表示,本港一直與內地和澳門保持溝通,爭取有限度放寬三地的人流出入境檢疫措施。但相關措施研議多時尚未公布。現時內地對香港擔心的是香港的病毒檢測數量少、沒有對所有海外回港人士實施定點隔離、沒有內地的健康碼系統;香港對內地擔憂是健康碼的個人私隱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三地政府積極商討解決,既要統一機制,也要打破心理隔閡。

粵港兩地在制度、文化、觀念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便利工作生活的目標是一致的,制度的不同不能影響兩地統一檢疫標準和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正如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所言,「一國兩制」在公共衞生領域的標準不應因社會制度不同而造成很大差別,反而更要強調有一個一體化的政策,在衞生、防疫問題上更強調「一國」而不是「兩制」。積極地看,我們應該以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的建立,來縮小彼此的差異。把疫情聯防聯控的難題破解好,對整個大灣區建設發展有很好的開拓性意義;相反,處理不好可能對大灣區建設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

责任编辑:jessie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