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為何要在紫禁城中挖出一條河?
作者:樓慶西   來源:橙新聞    2020-05-08 15:53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與宇宙觀,古人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地上的方位分為東、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也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宮;顏色分作青、黃、赤、白、黑五色;聲音也分作宮、商、角、徵、羽五音。同時將五種元素與五方、五色、五音聯繫起來組成有規律的關係。例如天上五宮的中宮居於中央,而中宮又分為三垣,即上垣太極、中垣紫微、下垣天市。這中垣紫微自然又處於中宮之中央,成為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為天帝居所。如今地上的帝王自稱為天之子,他的居住地也自然應稱為紫微宮。漢朝皇帝在長安的未央宮亦稱為紫微宮,明朝將帝王居住的宮城禁地稱為紫禁城,當然也是事出有據。

【識港網訊】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與宇宙觀,古人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地上的方位分為東、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也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宮;顏色分作青、黃、赤、白、黑五色;聲音也分作宮、商、角、徵、羽五音。同時將五種元素與五方、五色、五音聯繫起來組成有規律的關係。例如天上五宮的中宮居於中央,而中宮又分為三垣,即上垣太極、中垣紫微、下垣天市。這中垣紫微自然又處於中宮之中央,成為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為天帝居所。如今地上的帝王自稱為天之子,他的居住地也自然應稱為紫微宮。漢朝皇帝在長安的未央宮亦稱為紫微宮,明朝將帝王居住的宮城禁地稱為紫禁城,當然也是事出有據。

紫禁城的規劃佈局

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數百座,總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這數百座大小殿堂有秩序地規劃佈局,使之既能適合宮殿的使用功能,又能表現出帝王一統天下的威勢。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發現有當時留下的有關文獻與圖樣,所以現在只能依據現狀,從宮殿傳統禮制、風水學等多方面加以分析與探討。

任何建築首先要滿足的是它的物質使用功能,宮殿也不例外。紫禁城要滿足皇帝及其家族在這裏理政、學習、宗教、居住、娛樂等多方面的需要,根據歷代帝王宮殿的經驗,自然採用前朝後宮、後苑的佈局,即前為上大朝用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在東、西兩側的文華殿與武英殿。前者為皇帝讀書之所,後者為皇帝齋居地。後宮有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在它們的兩側有供皇妃、太后居住的東、西六宮,以及皇太子居住的東、西五所。後苑御花園在宮殿最北面。

從禮制與陰陽五行學分析,天帝居所位於宇宙中央,象徵黃土地之黃色也居於五方位之中央,自然界諸山之中,有高峰突出於中央,看上去特別穩定與宏偉,所以以中為貴成了人們的公認,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成為一種禮制。綜觀歷代朝廷的宮殿都採取這樣一種格局,即將重要的建築佈置在中軸線上以顯示出它們的重要性。紫禁城也是這樣,無論前朝還是後宮、後苑,其主要殿堂均放在中央軸線上,從宮殿的南大門午門經太和門、三大殿、後宮直抵北門神武門,貫穿宮城南北,而且明朝在改建元大都城時,還將這條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外城的永定門,向北至鼓樓與鐘樓,形成一條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長達7,500 米的北京特有的中軸線。

北京紫禁城平面圖  圖:中華書局提供

在陰陽五行學中,將世界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前為陽,後為陰;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紫禁城建築佈局中,前朝當為陽,後宮當為陰,因此前朝為單數三大殿,後宮為雙數兩大宮,即乾清宮與坤寧宮,中間的交泰殿是後來加建的。

風水學也是影響佈局的因素。古人經過長期的實踐,知道了人的生活與生產離不開山與水——早期人類生活吃的是野獸肉,披的是獸皮;生火用的是木柴,建房用的木料都來自山林。風水學將「背山面水」歸結為人類最好的生存環境,是「風水寶地」。紫禁城前朝大門太和門前有一條金水河,河上架着五座石橋。這條河並非原有的自然河道,而是建宮時有意挖出來的,引護城河中之水灌流其中。在挖掘宮城四周的護城河時,又將挖出之土堆積到宮城之北而成景山,於是形成人造的「背山面水」,使紫禁城處於風水寶地之中。

從建築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考慮,紫禁城充分應用建築群體中庭院的大小、個體建築的高低等等來營造出一種氣氛。走過午門,迎面是一個扁平的庭院。步入太和門,空間擴大至面積達25,000 平方米的巨大廣場。太和殿坐落在北端,在這裏看不見任何樹木、花草。出前朝經乾清門進入後宮,庭院變小了,台基也矮了,也能見到庭院中有些樹木了。最後才來到御花園,園中的亭台樓閣、樹木花草使情緒從威嚴中得到鬆懈。紫禁城建築群的佈置如同一首樂曲,有前奏,有高潮,也有尾聲,從而達到表現封建帝王一統天下、無上權威的藝術效果。

中國著名的建築史學家傅熹年先生對紫禁城院落面積與宮殿位置的模數關係進行了探討。根據紫禁城的測圖,他發現後宮三宮所組成的院落東西寬118米,南北長218米,二者之比為6:11;由前朝三大殿組成的院落東西寬234米,南北長437米,二者之比亦為6:11;而且後者之長寬幾乎為前者的兩倍,即前朝院落面積等於後宮院落的四倍。

另外,後宮部分的東西六宮與東西五所,這東西兩部分宮,所長為216米,寬為119 米,其尺寸與後宮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和東西六宮、五所的面積都可能是根據後宮院落大小而定。傅先生認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對帝王而言是「化家為國」,因此在紫禁城以皇帝的家即後宮為模數來規劃前朝三殿與其他建築,這是可能的。

此外,如果在前朝和後宮院落的四角各畫對角線,則對角線的交叉點正落在主殿太和殿與乾清宮的位置上,所以這很可能是決定建築群中主要殿堂位置的設計手段,中心之前為庭院,之後安量其他建築。這種現象在北京智化寺、妙應寺等重要寺廟中同樣存在。

以上就是有關紫禁城規劃佈局的種種分析與探討,在缺失確切史料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多方面的分析來揭示古代營造者的規劃思想與設計方法。

————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極簡中國古代建築史》

《極簡中國古代建築史》

作者:樓慶西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5/08/010148446.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