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西蒙·波娃《難捨難分》首曝光 憶早逝密友
來源:橙新聞    2020-05-05 11:48
法國著名女作家、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逝世多年,據外媒報導,她在世時有一部未發表的作品《難捨難分》(The Inseparables),在其養女勒龐·波娃的授權下,擬在今年稍後出版。這部小說以西蒙·波娃與女性朋友伊莉莎白·扎扎·拉科因(Elisabeth “Zaza” Lacoin)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兩個年輕女子之間一段「激情而悲慘」的友誼,也被視為西蒙·波娃在推動女權運動上的成長記錄。

【識港網訊】法國著名女作家、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逝世多年,據外媒報導,她在世時有一部未發表的作品《難捨難分》(The Inseparables),在其養女勒龐·波娃的授權下,擬在今年稍後出版。這部小說以西蒙·波娃與女性朋友伊莉莎白·扎扎·拉科因(Elisabeth “Zaza” Lacoin)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兩個年輕女子之間一段「激情而悲慘」的友誼,也被視為西蒙·波娃在推動女權運動上的成長記錄。

西蒙·波娃  圖:Wikimedia-Moshe Milner

波娃與扎扎在9歲相遇,她們同樣出生在資產階級的天主教家庭。對於身為「社會第二性」的女性,她們從小已夢想成為獨立的女性,並接受高等教育。波娃於1958年出版的《孝女回憶錄》(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中寫道:「只有當我把自己與扎扎比較時,我才對自己的平庸感到痛心。」不幸地,扎扎後來因家庭壓力而放棄學業,並於21歲因腦炎早逝,令波娃深感悲痛。「我們一起與擺在我們面前的、令人厭惡的命運抗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價。」波娃在回憶錄中寫道。 1954年,西蒙·波娃著手寫這部紀念好友的小說,那是她發表現代女權主義奠基作《第二性》的五年之後。在小說中,她以第一人稱敘述了兩位女生進入了同一個班級的故事,她們互相珍視與對方的友誼,很快便變得難捨難分,直到高中,卻以其中一方的悲劇性死亡而告終。

《第二性》為現代女權主義經典之作  圖:資料圖片

後來,波娃將小說拿給她的長期伴侶,同樣身為作家的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過目,據稱,當時沙特對此有所保留。據西蒙·波娃於1963年出版的回憶錄《環境的力量》(Force of Environment)中所寫,她同意了沙特當時的評價。「這個故事似乎沒有內在的必要性,未能抓住讀者的興趣。」另一方面,雖然波娃曾出版《她要留下》(She Came to Stay)和《名士風流》(The Mandarins)等小說,但她始終以哲學及政治經典聞名文壇。長期研究波娃的托里爾·莫伊(Toril Moi)指出,這部小說無關政治,對波娃來說,重要性相對較低;也有評論人認為這部小說過於私密,因此波娃最終放棄出版,將手稿束之高閣。 其養女及文學遺產執行人勒龐·波娃在西蒙·波娃去世後,第一次讀起《難捨難分》的手稿,她認為《難捨難分》是一部成型的作品。「1954年波娃寫這本書的時候,她已經磨練了自己的寫作技巧。」她指,波娃生前毀掉了一些她不滿意的作品,但她並沒有毀掉這部,並且除了手稿外,本書還有一個列印版,據她所知,波娃在寫好後便再也沒有修改過它。「第一次讀到這部書的手稿時,我就知道它終會出版。」 在勒龐·波娃的授權下,176頁長的小說《難捨難分》將於今年秋天在法國出版,明年將在英國和美國出版。這部講述波娃早年生活的重要作品將揭示西蒙·波娃的女權醒覺意識,並令讀者對這位傳奇作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5/04/010148062.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