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成為全球第一大創新集群 彰顯區域科技合作巨大能量
作者:伍敬斌   來源:香港商報    2025-09-12 10:35
【識港網訊】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下簡稱「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東京—橫濱」,成為全球第一大創新集群,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強勁活力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澎湃動能。

【識港網訊】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下簡稱「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東京—橫濱」,成為全球第一大創新集群,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強勁活力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澎湃動能。

 專家表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能夠躍升至全球首位,彰顯了區域之間科技合作帶來的經濟活力。廣深港三個城市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帶來了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未來可以期待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出現更多的制度創新去支持科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新指標加入 創新集群獲更客觀評價

 據悉,「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2020年—2024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二,2025年首次登頂世界百強榜首。該排名通過三項核心指標,即《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風險資本交易量,來識別世界級創新活動在當地的集中程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能夠躍居全球首位,最重要的原因是《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加入了一項新的指標,即風險資本交易量。

 在往年的創新指數中,只有兩項核心指標,即國際專利申請量與科學論文發表量,而這兩項指標,「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是稍低於日本的「東京-橫濱」創新集群的。但這樣的指標並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一個創新集群的發展狀況。謝來風表示,資本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風投與創投,許多初創的創新型企業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今年創新指數加入了風險資本交易量,應當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於創新指數的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風險資本交易活躍,因此加入了此項指標之後,「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一舉超過了「東京-橫濱」創新集群成為世界首位。

 由於全球創新指數在世界創新領域是一個重要排名,謝來風認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成為世界第一,將顯著提升深圳、香港、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在全球創新版圖裡的地位,跨境資金與跨境企業與人才將會更多地關注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集群。在區域合作這個層面來說,由於創新集群本身就是跨區域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發展潛力,「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能夠躍居世界首位,本身也是對於跨區域合作模式成功的鼓勵,未來可以期待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出現更多的制度創新去支持科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城優勢互補迸發巨大經濟活力

 近期,中國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財報披露。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全市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8100億元,同比增長3.2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這一數據折射出一個趨勢:上市公司正將「培育創新動能」作為核心發展方向,研發投入增速已超過營收、淨利潤增速。在這一趨勢中,深圳企業比亞迪的研發投入表現尤為突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以309億元的研發投入規模及同比53%的增速,在A股上市公司及主流車企中均位居第一。

 同樣是在近期,中汽信科權威發布的多份技術專利排名報告顯示,比亞迪強勢包攬《全球汽車新能源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排名》、《全球汽車混合動力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排名》以及《全球汽車純電動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排名》三大榜單榜首,以全面領先的專利數量,彰顯了其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強勁研發實力。

 這正體現了深圳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特色,即企業創新為主導。華為、中興、比亞迪以及其他創新型企業支撐起了深圳創新的藍天。謝來風表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的優勢在於三個城市的側重各有不同,同時非常互補。比如深圳擁有大量創新型企業,同時風投、創投表現活躍。香港擁有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側重基礎研究,同時又是國際金融中心。廣州擁有多個國家布局的大型科學裝置,同時也擁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基礎研究是強項。從北到南,三個城市連成一串,優勢互補,再加上近年來社會各方對大灣區互聯互通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使得「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迸發出巨大經濟活力。

 冀更多制度創新突破區域壁壘

 謝來風期待,未來香港能夠更多地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引導資本投向科技創新。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城市之間在科技要素跨境流通方面能有更多突破。特別是在數據流通方面,希望能夠有更多制度創新。數據在科技領域,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方面尤為重要。能不能讓數據得到更便捷的交流,決定了一個創新集群是否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新指數中,中國的「上海-蘇州」創新集群表現也十分亮眼,排名已登上第六位。謝來風認為,這說明長三角城市之間的科技合作也是越來越緊密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集群未來或許還可以加上東莞。作為製造業的強市,東莞的製造業企業也是申請專利的重要主體,而東莞與廣深港的科技合作緊密程度也相當密切。如果能夠在區域合作中再做出更多突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活力將得到進一步的迸發。」謝來風說。

责任编辑:zhan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