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粵創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交流活動在惠州圓滿舉辦
作者:盧偉   來源:香港商報    2025-09-01 09:42
【深港小靈通】8月29日,在廣東省委港澳辦指導下,惠州市台港澳事務局、香港理工大學、惠州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聯合舉辦了「粵創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交流活動暨惠州產學研協同發展系列活動之綠色化工與能源專場。

【深港小靈通】8月29日,在廣東省委港澳辦指導下,惠州市台港澳事務局、香港理工大學、惠州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聯合舉辦了「粵創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交流活動暨惠州產學研協同發展系列活動之綠色化工與能源專場,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代表圍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台搭建等議題,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探討,共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突圍之道,助推惠州及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院士專家雲集,共享精彩學術盛宴

本次活動邀請了國內外院士及國內知名高校近30名專家學者參加,通過院士報告、專家演講、學術交流等形式,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院士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黃維揚,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系講席教授王連洲,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張丹等4位國內外院士分別作專題報告,分享了在結構工程、分子功能材料、半導體納米材料、並聯機械人等前沿領域的創新成果與前瞻思考,展開了理念、經驗、技術的思維碰撞。

此次活動設置了綠色化工與能源、新材料與新能源、AI與智能製造3場學術論壇,來自全國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的16位專家,分別圍繞行業熱點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分享了最新技術成果和實踐經驗,並與現場企業嘉賓進行互動交流。

「這種『面對面、實打實』的交流,正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核心動力。」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鄭子劍說,此次活動通過多維對話與思想碰撞,整合產學研多方資源,為未來的項目落地與技術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天,來自惠州市直、各縣(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及科研院校、重點企業、港澳青年代表等參加了活動。活動中,惠州市、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同院士專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一起努力,在科技創新、產業對接、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動更多項目、平台、人才、團隊落地,加速科技成果在惠州「落地生金」。

聚焦成果轉化,獻計惠州產業發展

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基礎雄厚,港澳高校在能源技術、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等領域蘊藏着巨大的科技成果「富礦」。如何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與會院士專家聚焦科研成果轉化,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科研工作要堅持使命驅動、問題導向,要對社會有價值,但這種價值得通過轉化落地才能體現出來。」滕錦光說,目前香港理工大學有博士生和專職科研人員7000多人,不少研究成果與惠州產業發展密切相關,雙方合作空間巨大,「比如現在雙方在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方面就有着深入的合作。」

滕錦光認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就是搭建好平台,在土地使用、人才資源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並優化服務。「在這些方面,惠州市、大亞灣開發區做得特別好,成立工作專班推動平台建設,香港理工大學在全國創辦的研究院中,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是建設速度最快的一家,可以說,『大亞灣速度』是科技創業的標桿。」滕錦光表示,有為、高效的惠州為科技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必將推動科研成果向市場價值的轉化。

「企業應立足現有產品,布局未來五至十年技術方向,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度合作推進創新。地方政府要謀劃布局環保與循環再生產業,提前建設電池回收與廢塑料再利用體系,為未來廢舊電池處理產業奠定基礎。」結合多年海外科技與產業研究經驗,王連洲為惠州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首次來惠的王連洲盛讚惠州環境優美、產業基礎雄厚。他透露,目前正考慮在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設立團隊分部,推動一批專利技術在惠州轉化落地。「相比海外,大灣區具備顯著的效率優勢與技術轉化環境,我希望藉此平台與惠州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向前發展。」

「希望通過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這個平台,進一步深化合作,特別是建立快速反應,可精準推廣各種技術的中試平台,解決化工技術研究痛點,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香港理工大學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容家富表示,目前研究院與中海殼牌、埃克森美孚等企業有着良好合作,今後將加快在化工、催化、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研究,進一步深化與企業合作,讓科研成果直接「變現」為創新項目。

 活動反響熱烈,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此次活動吸引了惠州企業家代表的積極參與,強大的參會陣容、前瞻性的議題設置及豐富的成果展示,在企業家中產生了熱烈反響。

「在技術趨於成熟的背景下,我們團隊選擇以惠州為基地,藉助平台優勢,加速推進技術商業化進程。」惠州市碳索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熠表示,目前,碳索科技已在工藝優化方面取得多項進展,不僅提高了產品良率,也進一步改善了材料的物理性能與成型效果,「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擴大與惠州產業鏈的融合,加速推進玻璃碳材料的產業化應用,為打破國外壟斷、提升區域高科技產業競爭力貢獻力量。」

「這次活動的議題設置豐富且切中行業痛點,精準回應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前沿與深層次課題。尤其是一些企業關注但尚未突破的方向,專家們都給出了非常有價值的思路和解決方案。」惠州市開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齊瑛說,活動中有專家展示了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和柔性電池技術成果,這也是她特別關注的,「柔性電池技術是未來醫療器械實現長期安全穩定、可穿戴化的核心。這些前沿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提升企業產品的用戶體驗與可靠性。」

齊瑛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通從實驗室到產品的『最後一公里』,真正實現產學研協同創新」。

责任编辑:l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