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真金白銀支持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每年貼息貸款總規模最高2000億元
5月12日,廣東省政府正式發布《廣東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圍繞培育新質生産力、優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強化外資招引等維度推出12條政策,以真金白銀和制度創新爲超過1900萬家市場主體注入發展動能。
據悉,廣東此次政策聚焦「投早、投小、投未來、投硬科技」,明确組建超萬億元産業基金,加碼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獎勵,進一步夯實制造業當家根基。
萬億基金布局前沿賽道
财政+金融聯動直指企業融資難題
《若幹措施》首條直指培育新質生産力,明确将編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生物醫藥、量子科技、商業航天、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現代化海洋牧場等12個重點領域的産業鏈招商圖譜,建立頭部企業和領軍人才數據庫,實施精準招商引資。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東在這些領域已形成産業集聚優勢。新政明确全省将統籌資源整合組建超萬億元總規模的産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以國有資本帶動社會資本,着力投早、投小、投未來、投硬科技。
針對企業融資難題,政策打出“财政貼息+政府擔保」組合拳:對符合條件的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年度新增銀行貸款,省财政按不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35%進行貼息,每年貼息貸款總規模最高2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府貼息比例上限從過往同類政策的20%到30%提升至35%,政策執行期内單筆貸款合同可享受不超過1年貼息,單個企業年度貼息金額最高可達2000萬元。
年度貼息貸款總規模最高2000億元,相當于廣東省2024年制造業貸款增量的30%左右。同時,鼓勵各地市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貸款貼息政策,覆蓋範圍将進一步擴大。
省級财政還計劃連續三年對廣東政府性擔保體系增資,預計每年可實現全省政府性擔保機構新支持融資規模超千億元,服務中小微市場主體超10萬戶次,其中預計三成爲新增融資主體,帶動相關企業增加營收超1500億元,穩定和服務就業崗位約90萬個。
對自身信用條件達不到銀行貸款門檻的企業,融資擔保可以通過增信、分險降低銀行放貸門檻,幫助這類企業獲得銀行授信,解決企業融資「從0到1」的堵點。對于已獲得銀行授信的企業,融資擔保将幫助企業提升融資額度。例如,某小微企業原本隻能申請500萬元貸款,通過擔保增信後,銀行放款額度可能提至1000萬元。
全周期服務護航企業成長
切實助力企業在粵發展好、有錢賺、麻煩少
從項目落地到發展壯大,新政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
在項目落地上,新政明确提出對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用地應保盡保,全面推進産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三證齊發」,全面推行「拿地即開工」。簡化環評審批流程,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
爲确保近期重大産業項目依法依規有序實施,促進工業用地集聚合理布局,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全省範圍内劃定約600萬畝工業用地控制線,将全省基礎較好、集中成片以及其他重要的工業用地納入工業用地控制線管控,保障中長期制造業發展空間需求。
對各地引進的固定資産投資額5000萬元人民币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足額保障所需用地指标,新一輪政策專項預留不少于2萬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标,用于保障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器人、芯片制造、開源大模型等新質生産力産業項目用地需求,确保用地指标精準投放至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高、社會經濟效益好、符合國家和省産業集群發展方向的先進制造業項目,精準發力支持制造業當家,真正做到「隻要有好項目,就不怕沒地用」。
在人才招引上,廣東實施「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對前沿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實行「一人申請,全家落戶」,破解人才安居難題;在企業服務上,全省推行企業(項目)服務專員制度,建立“管招商、管項目、管企業、管服務”全生命周期機制,确保服務無縫銜接。
在權益保護上,新政明确要求對在粵企業「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嚴禁行政、司法手段幹預經濟糾紛。張勁松強調,這些政策「環環相扣,将切實助力企業在粵發展好、有錢賺、麻煩少」。
「加碼」支持外商投資
跨國公司全球研發中心落戶最高獎600萬元
面對全球産業鏈深度調整,廣東在外資招引上持續加碼。
在去年出台外資項目入資獎勵政策基礎上,《若幹措施》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能級獎勵:對屬于中國區總部、亞太區總部、事業部全球總部的跨國公司總部給予最高800萬元一次性獎勵,疊加之前的政策,對跨國公司總部的獎勵幅度大幅提高,符合條件的總部最高能拿到1300萬元的獎勵;同時,廣東實施外資研發中心落戶獎勵,對經認定符合條件的外資研發中心,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對跨國公司全球研發中心再疊加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累加最高可以拿到600萬元扶持。
政策紅利加速顯現。今年一季度,廣東全省新設外資企業5922家、增長16.9%,實際使用外資357.6億元,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主要經濟大省。
據透露,目前省商務廳正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實施細則,确保廣大外資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希望廣大外資企業把握政策實施機遇,加大增資擴産力度,将更多優質項目、總部項目、高科技項目落在廣東、落在大灣區,我們将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發布會上,張勁松作出承諾。
今年以來,廣東已開展「投資廣東」百場招商活動,在日韓、東南亞等地舉辦系列推介會,一季度,廣東全省共引進内資重點項目1580個、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
記者觀察
制度型開放重塑産業競争力
從萬億基金錨定硬科技,到千萬級獎勵吸引全球研發資源,廣東正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躍升。2023年,廣東省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2%,占GDP比重達到四成。此次新政将12大前沿領域納入重點培育範疇,不僅與國家戰略緊密銜接,更凸顯出經濟大省挑大梁的産業洞察。
正如張勁松所言:「龐大的市場、完善的供應鏈和高素質的勞動人口、優良的營商環境,讓廣東始終是全球投資首選地。」當制度創新遇見産業變革,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正在書寫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