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上周末,創造票房奇蹟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稱《哪吒2》)在港澳地區超60家影院全面上映,成為港澳影史動畫電影和內地電影開畫票房的雙冠軍,市場反響不俗。此前,《哪吒2》已用超130億的票房創造了多項驚人記錄,對國產動漫來說無疑是個神話。
當我們把目光從電影本身,轉移到幕後導演餃子身上,我們會發現,餃子就是現實版的「哪吒」:一個醫學生轉行進入動畫行業,靠著不尋常的努力和天賦,創造國漫奇蹟。「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台詞何嘗不是對餃子這段經歷最好的詮釋?
動畫行業並非坦途,想要做個優秀的動畫人也並非易事。同餃子類似,香港也有一群初心未改,「野心」仍在的動畫人,執著於動畫創作,試圖挖掘更多可能性。香港三聯出版的《香港動畫新人類》與《動畫時代:盧子英動畫全記錄》記錄了香港動畫人的故事,在讚嘆《哪吒2》耀眼的成績之餘,關注幕後動畫人的境遇,或許能讓我們看到聚光燈之外的從業者生存狀態。
小念頭製作公司(Minimind)是主創蔡嘉莉(Zelos Choi)一畢業便創立的動畫公司,在與同伴蕭亦軒(Hin Siu)的合作下,已堅持運營十多年,製作了多部質量不俗的動畫作品。「我們還有很多故事想做,但也許自己存錢做會比較好⋯⋯我們接一些政府或公營機構的宣傳片、內部訓練片,同時也會做一些平面設計等等。」通過商業項目儲存「彈藥」,Minimind仍在為自己的動畫創作堅持著。
「動畫在香港是愈來愈興盛,只是看這塊『餅』可不可以大家一起做大,不是像現在般集中在少數人。」Minimind期許道,另一個香港動畫團隊江記(Penguin Lab)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們曾經有一個很強大的電影工業,所以我們在思考未來發展時,總會以工業發展的模式來想像未來。但老實說,香港的動漫工業,譬如漫畫,其實是趨向非商業化,越來越像藝術創作;受眾減少,作品趨向精品化。」
香港動畫的發展應該趨向個人化還是工業化的問題,或許是動畫創作者內心藝術意識(art awareness)與現實衝突的外化,二者如何平衡是每個創作者需要面對的課題。不過前路雖漫漫,每位動畫人對動畫的熱愛始終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的最強動力,餃子說,這股力量彷彿是「有東西在跳,有火在燒,仿佛一頭豬在地震來臨前想要拱圈。」它將如何影響創作者,香港動畫界也早有前輩印證——資深動畫人盧子英年輕時在茶樓當會計兼收銀,憑著熱愛,修讀夜校兼讀課程,學習動畫製作,如今獲獎無數。
餃子之於《哪吒》不可或缺,「不知天高地厚」的動畫人之於動畫行業也不可或缺。動畫行業的真正成熟還有不少的路要走,需要耐得住寂寞,膽量足夠的動畫人一齊努力。
推薦閱讀
《香港動畫新人類》(普通版)
編者:盧子英
出版社:香港三聯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