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百件明代陶瓷亮相香港故宮館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4-07-11 16:39
本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從造型、釉色、紋飾等方面,展現明代早、中、晚期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識港網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全新專題展覽「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7月10日起正式開放,展覽為期兩年。本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從造型、釉色、紋飾等方面,展現明代早、中、晚期陶瓷工藝的發展演變和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屆時,100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具代表性的明代陶瓷珍品將亮相香港,當中包括21件國家一級文物,絕大部分為首次在港展出。其中包括「洪武釉裏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宣德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成化款鬥彩三秋杯」及「萬曆款五彩花鳥圖蒜頭瓶」等。

展覽性質:專題展覽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3

票價(訪客可憑標準門票參觀專題展覽「展廳1至展廳7」)

– 彈性時段門票:成人80hkd;特惠40hkd

– 指定時段門票:成人60hkd;特惠30hkd

開放時間

– 星期一、三、四、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休館時間

–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

– 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

相關展品介紹

一、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明正統1436-1449年)

龍自古以來是皇帝的象徵,該龍紋盤上共有十條龍。其中,盤心有一條龍,龍身矯健,長有五爪;盤的外壁則有九條龍,型態各異,於紅色的海浪中翻身。

該文物於江西景德鎮御窯燒製,青花紅彩結合了釉下青花與釉上紅彩,是當時一種新穎的裝飾工藝。此龍紋盤的青花發色鮮明,礬紅彩鮮艷明麗,在燒製過程溫度控制得宜,故此能充分表現出青花及礬紅兩種顔料的色澤。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明正統1436–1449年。(香港故宮館圖片)

二、釉裏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明洪武1368-1398年)

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它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即使在嚴寒中也不會枯萎,象徵長壽、正直和高潔。該件釉裏紅玉壺春瓶以松、竹和梅為主題,瓶頸繪蕉葉紋和迴紋,近足處則飾有蓮瓣紋和捲枝紋。

在明代洪武年間,工匠繼承了元代釉裏紅瓷器的工藝,以氧化銅作為着色劑,在瓷器的表面上彩繪,並塗上一層透明釉,最後放入窯中以高溫燒製而成。由於釉裏紅的燒製技術困難,所以製品的顏色比較不穩定,多數呈現紅中偏灰黑的色調。不過,該件玉壺春瓶的發色鮮艷純正,紋飾清晰,是明初景德鎮釉裏紅瓷器中的佳作。

釉裏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明洪武1368-1398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三、甜白釉錐拱纏枝蓮紋梅瓶(明永樂1403-1424年)

圖中這種白釉被晚明文人稱為「甜白」,因為它的顏色潔白瑩潤,給人一種「甜潤」的感覺。甜白釉是明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創燒的白釉品種,工匠利用當地優質的瓷土,並採用多次精細淘洗的方法提高瓷器的白度和透光度,燒出這種胎薄釉瑩的白瓷,而這種甜白釉瓷器亦深受永樂帝的鍾愛。

仔細觀察,該甜白釉梅瓶以細線刻了三組纏枝蓮紋飾。瓶腹的蓮花有的燦爛盛開,有的含苞待放,近足處則刻有折枝蓮花,皆刻劃細緻。這類梅瓶除了有刻花裝飾外,亦有光素無紋的,於當時作為宮廷陳設用瓷。

除梅瓶外,甜白釉瓷器亦以碗、盤、小壺和高足杯等最為常見,是永樂年間十分重要的瓷器品種,除日用外還會用於宮廷祭祀及賞賜官吏和外國使臣。

甜白釉錐拱纏枝蓮紋梅瓶,明永樂1403-1424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四、青花一把蓮紋盤(明永樂1403-1424年)

該青花一把蓮紋盤燒製於永樂年間。盤心飾有蓮花和蓮蓬等水性植物,以緞帶繫上成束,周圍則以纏花裝飾。這類蓮花花束的紋飾,又稱「一把蓮」,是永樂景德鎮御窯的經典紋樣。

除了於宮廷使用外,青花瓷器亦用於外交往來,而加上貿易等因素,在外國的收藏中,如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區,亦可見不少類似的青花瓷器。

青花一把蓮紋盤,明永樂1403-1424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五、青花雲龍紋天球瓶(明永樂1403-1424年)

天球瓶是明初江西景德鎮御窯的創新之器,其體大端正,瓶身渾圓,圖中天球瓶的腹部繪上了雲龍紋。仔細看,圖中的龍雄武矯健,回目而視,行走於雲氣之間,甚具威儀,充分表現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該天球瓶使用的青料是由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這款青花料含鐵量高,發色濃艷,燒製過程中產生自然形成的鐵結晶斑,俗稱「黑疵」。

該青花雲龍紋天球瓶的釉料使用反映出明代和西亞地區的密切交往。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明永樂1403-1424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六、鬥彩三秋杯(明成化1465-1487年)

成化年間,鬥彩工藝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圖中這件三秋杯正是其中一件鬥彩佳品。此杯胎薄體輕、色彩明麗,杯身外繪有山石花卉,以及顏色各異、在花草間飛舞的蝴蝶,描畫出秋日庭院景象。由於秋季一般歷時三個月,所以這類描繪秋天庭院或花園景色的杯子便有「三秋杯」之稱。

圖中這件展品,其杯身的釉上彩紫色蝴蝶,牠們的翅膀上所用的釉色濃厚、表面乾澀無光。這種紫色名為「姹紫」,是一種成化鬥彩所獨有的色彩。鬥彩結合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工藝,因此製作上往往需要花費大量工夫;而成化鬥彩由於設色妍麗、小巧輕盈,深受晚明文人鑑賞家歡迎及追捧。

鬥彩三秋杯,明成化1465-1487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七、青花龍穿花紋出戟花觚(明萬曆1573-1620年)

圖中青花龍穿花紋出戟花觚燒製於萬曆年間。觚原為商周時期流行的青銅酒器,而在明代,這類瓷質花觚則多用於陳設,或作祭祀時用的供器。

該花觚器形修長,腹部鼓出,頸部有一對獸耳,腹部至底部伸出六條扉棱。萬歷瓷器的裝飾繁瑣,這個花觚的紋飾亦展現出這種特徵。它的頸、腹和足均飾有多條細長的龍,配上各式花卉和枝葉襯托,連扉棱上亦飾有花卉紋。這個花觚不但紋飾複雜,它的體積亦大,較難燒成。

青花龍穿花紋出戟花觚,明萬曆1573-1620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八、五彩雲龍鳳紋盤(明萬曆1573-1620年)

萬歷年間,瓷器燒造量大大增加,除青花瓷外,當時亦盛行各式彩繪瓷,當中以五彩最負盛名。五彩意思為多彩,並非只限於五種顏色。五彩瓷器色彩艷麗,而且施彩工序甚為繁縟。

工匠會在已高溫燒成的白瓷或已繪畫局部圖案的青花瓷上,以紅、綠、黃、紫、黑、藍等釉彩描繪圖案紋飾,再低溫燒製而成。

圖中這件五彩雲龍鳳紋盤主要用了紅、黃、綠和藍色釉彩描繪紋飾。盤心繪有一對龍鳳於祥雲中飛舞,五彩龍紋氣勢威猛,鳳羽則靈動活潑;內壁則有顏色各異的兩龍四鳳,間隔着雲頭紋。

五彩雲龍鳳紋盤,明萬曆1573-1620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九、琉璃龍吻(明1368-1644年)

龍吻,又名大吻,是宮殿屋頂上的建築構件。龍吻一般會被安裝在宮殿屋頂正脊兩端,即是宮殿正脊和垂脊的交匯點,這個位置的結構一般較為薄弱,最容易滲漏雨水。把龍吻放置在這個位置,正好可以加固屋頂的連接處,嚴密地封住可能的漏洞。龍吻的造型突出,不但有加固和防水的功能,還能體現建築物的屬性和使用者的地位。

圖中這件龍吻通體以琉璃製成,琉璃是一類低溫鉛釉陶器。它主要由藍、黃、綠三種顏色繪成,龍身蜿蜒,四隻腳踩踏在波濤上,形態十分生動。

琉璃龍吻,明1368-1644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