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堅持製造業當家 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來源:香港商報    2022-12-08 21:13

【識港網訊】惠州,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清代詩人江逢辰一語道盡惠州的城市格局。

即便是在明珠璀璨的粵港澳大灣區,惠州依然難掩光芒。2021年,惠州實現GDP近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繼廣深佛莞之後,惠州成為廣東第5個躋身全國「萬億工業大市」方陣的城市。今年前三季度,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808.86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連續5個月居廣東省第1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全面實施,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縱深推進。惠州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深度融深融灣,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2+1」現代產業集群,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十月鵝城天氣好,最是冬景勝春華。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惠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指明了前進方向,惠州的產業發展生機勃勃:大亞灣畔,埃克森美孚、恆力等重大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加速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仲愷高新區,德賽西威生產線一片繁忙,源源不斷生產着最新的智能駕駛艙產品;羅浮山下,以中醫藥為特色產業的惠州生命健康產業蓄勢待發……

當前,惠州正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動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培育生命健康產業。聚焦「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目標,惠州集中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以高質量的工業園區來承載優質項目、培育產業集群,向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征程邁進!

14.jpg大亞灣石化區。中海殼牌供圖

工業立市:千億園區撐起萬億產業

南海之濱,大亞灣畔。經過30年的發展,大亞灣石化區已經成長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和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綠色園區,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優勢產業鏈。

當前,惠州已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2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同時積極布局高端精細化工、新材料等中下游產業。

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建設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是惠州產業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擴規提質,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目前,惠州形成5G及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等主導產業,11家企業上榜廣東省電子信息製造業100強,行業總產值4591億元,居全省第三。

綠色石化、電子信息產業本身是惠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成熟產業,具備雄厚堅實的集聚基礎和良好的發展潛力。着力發展綠色石化、電子信息產業,有助於推動惠州產業高端化、集群化和綠色化發展,也有助於為廣東在相關產業鏈的補鏈穩鏈控鏈提供強大的戰略支撐。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區位優勢明顯,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南藥資源豐富,生命健康產業鏈不斷完善。2021年,惠州生命健康製造業總產值約130億元,初步形成以中醫藥為特色產業、醫藥和器械同步發展的產業集群。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上,惠州一口氣拿下9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項目,投資總額高達81.5億元。

15.jpg贛深高鐵運行,列車駛入惠州北站。

為推進「2+1」現代產業集群,惠州按照「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的目標,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打造優勢產業集聚高地。

在宏偉的藍圖下,惠州工業園區走上提質增效之路:一方面,優化提升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3個國家級園區;另一方面,7個縣區打造各具特色、主導產業鮮明的千億級工業園區,即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東江灣千億產業園)、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和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

在千億園區加持之下,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積蓄。2021年,「3+7」工業園區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325億元,同比增長28.6%;實現工業增加值1195.6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7個千億級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90.6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工業增加值348.4億元,同比增長17.8%。大亞灣石化區也連續三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仲愷高新區獲評超高清視頻顯示、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特色產業園,成為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核心引擎。

交通支撐:打造大灣區東部門戶樞紐

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惠州「千億園區,萬億產業」離不開交通的發展。

近年來,惠州不斷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了集海陸空鐵水於一體的交通網絡,具備海港、空港、高鐵、城軌、高速公路等多種高效便捷的交通運輸形式。這不僅方便了市民出行,還帶動了萬億產業集群的快速成長,成為惠州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早在2020年,惠州就通過了《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根據規劃,惠州將通過「豐」字交通主框架的實施,構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交通體系,聯通港深莞穗,輻射粵東北,發揮惠州珠江東岸樞紐門戶功能,並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重塑發展格局。

「豐」字交通主框架空間結構為「三橫一豎」,總里程約485千米。第一「橫」對接廣州(知識城),形成輻射粵東北地區的沿江交通軸線;第二「橫」對接東莞(松山湖)、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形成輻射河源、梅州的中部交通軸線;第三「橫」對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輻射深汕特別合作區及粵東地區的東西交通軸線;一「豎」連通中心城區與惠州灣,推動陸海呼應、江海聯動,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軸線。

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被列入廣東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重大項目之一。2022年2月18日,惠州市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建設正式啟動,標誌着「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全面拉開序幕。

1號公路是「豐」字交通主框架中的南北交通軸線,起於博羅縣羅陽街道,終於大亞灣區霞涌街道,一路串聯博羅、惠城、惠陽、惠東、大亞灣五個縣(區),沿線還有東江灣產業園、惠東新材料產業園等產業園區。1號公路的開工建設,繪就了惠州由沿江走向沿海的核心發展軸,城市發展的「交通軸、產業帶、經濟廊」逐漸清晰化,深度融深融灣的步伐也向前邁開了一大步。

16.jpg惠東巽寮灣。惠東新聞中心供圖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豐」字交通格局,讓惠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中的重要節點,成為粵東地區通過惠州進一步融入深圳、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結合部和緩衝地帶,惠州的次中心城市功能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和形成。

此外,惠州一橫一縱兩條高鐵,也加速了惠州融深融灣的步伐。去年12月,贛深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惠州與東莞、深圳等大灣區重點城市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博羅北站、惠州北站、仲愷站為惠州主城區市民前往莞深地區提供了快速通道。

贛深高鐵通車形成了惠州高鐵網的關鍵一環,這一網絡仍在加速構建中。而2013年通車的廈深高鐵,則為大亞灣、惠陽、惠東等惠州南部片區的市民前往深圳提供了便利。這樣一來,一橫一縱兩條高鐵形成了目前惠州高鐵網的主框架。

11月4日,惠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惠州市綜合立體交通規劃(公眾徵求意見稿)》。

規劃提到,惠州將建設成為大灣區東部門戶樞紐。發展目標上,惠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將圍繞「強樞紐、築網絡、深融合、重品質」四大核心策略,促進海陸空鐵聯動發展,實現交通引領強萬億產業,融深融灣競一流城市。

17.jpg惠州港澳台僑「根·魂·夢」主題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人才支撐:優才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2月,惠州召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向人才「喊話」:建設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人才。那麼人才的選擇呢?3月,百度地圖發布最新的《2021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顯示,在全國近700座城市中,惠州人口吸引力排名第16位。在廣東省內緊隨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排名第5位。

不可否認,惠州的產業發展、人文風光很有吸引力。可是,對高端人才而言,政策的支撐更為重要。

日前,惠州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的意見》,提出實施高端人才引育、製造業人才培育、青年人才托舉等人才計劃,搭建起支撐惠州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梯隊。到2025年,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80萬,專業技術人才達到30萬,技能勞動者突破100萬,初步形成全國影響力;到2035年,躋身全國人才強市前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堅力量,「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深度融合,人才強市建設全方位引領支撐惠州現代化建設。

人才是城市創新發展的原動力。這幾年,惠州人才、人口增量可觀,質量不斷提高。

通過「百名高層次專業人才引育工程」「天鵝惠聚工程」「梧桐引鳳工程」「『惠』聚優才行動計劃」等,惠州不斷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截至2022年2月,惠州人才總量接近120萬,高層次人才達到2.8萬,院士實現從「零的突破」到雙聘及合作24名的飛躍,國家級人才近百名,科技領軍人才超150名,創新團隊71個,博士碩士近2萬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52家,省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19家,為全市經濟總量十年翻番和打造國內幸福一流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18.jpg世界環境日惠州全民公益撿跑。

今年初的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惠州明確要吸納五類人才,着力打造「五支隊伍」:

一支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隊伍。聚焦綠色低碳和數字化轉型,精準引進培養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讓更多「千里馬」在惠州大地競相奔騰;

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推動職業教育和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廣泛開展「訂單式」「學徒制」培養,打造一批與「2+1」產業相匹配的學科專業;

一支鄉土人才隊伍。圍繞全面鄉村振興實施鄉土人才振興計劃,聚焦農業種養、鄉村工匠等方面,培育一批扎根惠州的「土專家」「田秀才」;

一支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加快打造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實施卓越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動和「惠州學子歸巢」行動,全力做好青年人才服務工作;

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培養一批腳踏實地、胸懷理想的幹部,不斷提高知識化、專業化水平,努力成為行家裏手。

「惠」聚八方優才建設一流城市,惠州正鉚足勁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文/敏)

頂圖:惠州西湖。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