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立場》17篇涉煽動文章 全部可呈堂
作者:葛婷   來源:文匯報    2022-11-02 11:07

【識港網訊】

去年12月29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拘捕6名網媒公司《立場新聞》高層人員或前任高層人員。圖為當日中午,《立場新聞》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警方帶離《立場新聞》辦公室。 資料圖片

反中亂港網媒《立場新聞》涉嫌發布17篇煽動性文章,其註冊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同被控告一項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昨日在區域法院續審,法官郭偉健裁定所有文章均可呈堂。控方指出,涉案文章作者和受訪者全部涉及攬炒政棍、激進分子及通緝犯,文章污衊國案、鼓吹推翻政權、煽動離叛、乞求外國制裁中國及香港、散播分裂國家等;3被告在案發期間有犯罪協議,並且有意圖將協議付諸實行,細心安排發布該些煽動文章,對反政府議題推波助瀾。

控方開案陳詞提到,《立場新聞》的前身為《主場新聞》,其約章明言立場是獨立自主、不受權力機制影響的非牟利媒體,並會邀請社會人士加入董事會監察約章,由起初只有蔡東豪、鍾沛權及余家輝,後期再多吳靄儀、何韻詩等6位董事。

《立場新聞》的網站以6個範疇分類,除了有專訪亦會轉載作者的博客文章,部分會發布在Twitter、Instagram及Facebook等社交平台,公眾可訂閱其頻道捐款表達支持。

2019年後收捐款達8000萬

控方續指,《立場新聞》的發展與2019年修例風波有密切關係,自2019年7月起至該年年底,其收入激增超過10倍至8,000多萬。《立場新聞》在2021年4月成立英國分部,由楊天帥擔任分社主任,因此《立場新聞》不單純是媒體,而是一個宣揚政治理念的平台。

控方列舉涉案17篇文章,並分為6個範疇,包括涉及所謂「35+初選案」、「12逃犯案」、「向境外勢力主張國際制裁」、「國安法執法行動和司法程序」、「中大暴動案」及「攻擊中央和特區政權」。17篇文章形式包括報道、博客及專訪,當中3篇專訪何桂藍、鄒家成和梁晃維的文章是為他們「造勢」,替他們宣傳違法主張。

警方依法拘捕各人後,《立場新聞》仍發布羅冠聰網誌攻擊司法程序,「為他們伸冤、為他們戴光環」。至於6篇由羅冠聰、陳沛敏、區家麟撰寫的網誌,均是穿鑿附會,沒有事實根據地肆意抹黑和攻擊國安法及執法人員,煽動巿民對警方的憎恨。

將「港獨」者包裝成所謂「人權戰士」

控方指,羅冠聰、許智峯、梁頌恆及張崑陽的文章,鼓吹「港獨」並主張外國制裁,《立場新聞》不但沒有與其「非法立場」切割,反將4人包裝成所謂「人權戰士」。另外,有涉案文章借炒作「12逃犯」、中大暴動案,美化暴力、抹黑警方合理執法,分明是想重燃暴力,並藉此攻擊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

控方認為,3被告在案發期間有犯罪協議,並且有意圖將協議付諸實行。鍾沛權和林紹桐兩人自《主場新聞》時代便與蔡東豪有合作,在《立場新聞》工作時先後擔任公司代表,且為核心管理人員,可代表公司發言和實際參與編採決定,並向員工給予指示。雖然鍾沛權於2021年10月31日辭職,但仍與林紹桐商討編採決定,提供刊物內容、排版、圖片等意見。

17篇涉案刊物明顯經細心安排,配合當時反政府事件發布,被告其後將部分文章下架後又上架,顯示他們知悉刊物或違法。

控方綜合分析認為,3被告必然知悉涉案文章具煽動意圖,並故意發布,以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加強反政府議題的效力。

控方:應在當時社會背景下解讀涉案文章

控方昨日在開案陳詞中指出,涉案17篇刊物可分為3個類別:專訪、網誌及新聞報道,於2020年7月7日至12月5日期間,即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在《立場新聞》發布及持續刊登,供公眾人士免費閱覽。控方指,眾所周知,2019年3月開始發生修例風波,香港經歷了前所未見的社會動盪,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的權威受到「無底線」地挑戰,最終出台香港國安法。控方指,法庭可藉「司法認知」,了解中央及特區政府在案發時嘗試以香港國安法撥亂反正,排除內外勢力對「一國兩制」的干擾和破壞。

警方國安處人員今年初在《立場新聞》位於觀塘的辦公室搜出大批文件和資料。 資料圖片

控方指出,即使大規模的暴力破壞表面上看似消退,但社會上「仍充斥各種暗湧及政治炸彈」,隨時可挑戰政府的管治權威,擾亂社會秩序,甚至動搖「一國兩制」的基石。當其時,有包括大批年輕人在內的市民,不願意接受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並採取各種各樣的對抗,當時社會氣氛「不平和極不穩定」,更有反中亂港及外部勢力肆意炒作社會事件,企圖加深市民對政府的敵意,從而推動他們做出武力等非法「抗爭」,或配合外部勢力企圖推翻政權。控方強調,涉案17篇文章必須在上述背景下解讀,法庭才可清楚涉案文章是否有煽動意圖,及評估被告的犯罪意圖。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