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怎樣工作才有意義
來源:橙新聞    2022-07-06 12:00
因為只有讓自己真正地“存在於其中”,時代和個體的人生才會是有意義且值得為之奮鬥的。

【識港網訊】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到20世紀末,當科學水平進入發達時期,人們的工作時長將會縮短到15小時每周。然而,對於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來說,每周的工作時長不僅沒有變短,反而隨著各種視訊媒介的發達、通訊設備的便捷以及網上辦公的普及導致各類工作出現了一種新的、彌散狀的滲透,由此也往往導致它不再僅僅能被固定的工作時間限定,反而日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一些工作——如當下的新媒體——則幾乎處於一種隨時待工的狀態,往往令人疲憊不堪。

也正是在這樣的工作時長彌散狀態以及其與生活日漸緊密的背景下,諸如“社畜”“996”與“躺平”這些熱點詞才會頻繁出現,而它們所折射出的也恰恰是當代工作文化以及實踐中的一個重要面向:一種普遍的籠罩感導致在傳統資本主義興起時所想象的“工作/私人生活”的二分狀態被破壞,從而出現了如今令人焦慮的狀況——我們似乎不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工作,反而是為了活下去或遵守一種普遍的生活模式而不得不工作。

在美國社會學家大衛·格雷柏的《毫無意義的工作中》中,他指出當下社會中存在著大量的“狗屁工作”,它們大都是毫無意義且會嚴重地降低效率,由此導致參與其中的個體無法獲得任何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反而困於其中,加劇著自身所遭遇的不公平與不幸。雖然許多人或許無法理論性地思考這些問題,但他們通過身體而感知到的工作的無意義卻會真實地烙印在日常生活與經驗之中,從而影響他們對於工作的看法以及反過來重新思考個體存在、生活的意義以及人生的價值。

或許恰恰是在這樣一個對眾多個體而言“毫無意義的工作”過分普遍的處境中,當下許多年輕人開始選擇或是探索新的、區別於傳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當劉擎教授在《奇葩說》中宣稱要讓那些壞的工作選擇消失的時候,其觀點在網上引起普遍共鳴;而最近被熱議的“00後開始整頓職場”的話題背後也流露出年輕人對陳舊工作模式和公司制度的不滿;而在一些被如李子柒這樣隱於田園、詩情畫意的博主所吸引的年輕人內心深處,也壓抑著他們對一種自由自在且有趣生動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向往……

也正是為了更加多元且有意味的生活,當下的年輕人也在通過他們的行動去改變或是消滅那些無意義的“狗屁工作”,並且在努力地創造一種健康且積極的關於個體與工作的關系。因為只有讓自己真正地“存在於其中”,時代和個體的人生才會是有意義且值得為之奮鬥的。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