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18年來首次修訂 《行為指引》提醒法官慎用社媒
作者:義昊   來源:文匯報    2022-05-17 09:29
當中提及,法官應避免向傳媒發表意見,即使匿名亦然,面對傳媒查詢,應轉交法院領導處理。法院領導一般會交由司法機構的新聞及公共關係組跟進。指引亦提醒法官,應留意使用社交媒體的風險。

【識港網訊】司法機構昨日發表2022《法官行為指引》(指引),這是自2004年首度發表後,18年以來首次修訂。當中提及,法官應避免向傳媒發表意見,即使匿名亦然,面對傳媒查詢,應轉交法院領導處理。法院領導一般會交由司法機構的新聞及公共關係組跟進。指引亦提醒法官,應留意使用社交媒體的風險。

最新版本的指引加入多項修訂,包括法官應用社交媒體要注意事項。指引列明,司法機構容許法官在其私人事務上使用社交媒體,但特別提醒法官,應留意社交媒體所帶來的風險,並謹慎行事,如透過社交媒體發布的資訊,有可能即時被大量人士閱覽,而且容易被搜尋、檢索和傳發,甚或永久保留於互聯網。另應合理謹慎,確保自己或至親和摯友,不會不必要地公開自己的個人或聯絡詳情或私人生活資料。

司法機構昨日發表2022《法官行為指引》,提醒法官注意言行和謹慎使用社交媒體。圖為今年一月舉行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

遭「起底」應請示法院領導

指引還表明,法官應避免在社交媒體評論案件、法律議題、訴訟人、證人或律師。另應格外審慎將任何人士、團體或單位「加為朋友」、「讚好」或「追蹤」,或以其他網上或社交媒體方式聯繫,特別是當有關聯繫可能會削弱外界對法官公正審理案件的觀感,或破壞公眾對整體司法機構的信心。

指引亦有提及法官要緊記保障與訟人及第三方私隱的合法權益,並要格外小心避免不必要地公開這些人士的私人資料。此外,就近年互聯網出現的「起底」情況,網上亦有辱罵法官或針對法官的「起底」行為,若法官遇上這種情況,應避免直接回應,及如情況合適,應請示法院領導。

避參與爭議活動及政策推廣

至於法官在法庭以外的專業活動,指引指出,若與會議主辦方或書籍作者等所涉及的人士,可能會引起爭議,法官應小心避免予人與之有聯繫的觀感;另應避免在法庭以外就具爭議的議題發表意見,及避免參與某項具爭議活動或政策推廣。

《法官行為指引》於2002年開始制定,在2004年首度發表。有見審理案件涉及的情況愈趨複雜,公眾對法官和司法人員履行職責方面亦愈見關注,司法機構認為,在秉承2004年訂下有關法官行為的指導原則下,現時是合適時候檢討和更新指引。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深信新版指引將繼續為法官和司法人員提供有用指導,以維持至高的行為標準,讓公眾更深入了解司法工作以及法官和司法人員的嚴格規範。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