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第五代太平山頂纜車光榮退休
來源:橙新聞    2021-07-02 16:12
提到香港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山頂纜車應該榜上有名。

【識港網訊】提到香港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山頂纜車應該榜上有名。雖然山頂纜車的行車路線只覆蓋金鐘花園道至太平山頂一段山路,不似巴士、地鐵那樣貫通全香港街頭,但也絲毫不減山頂纜車在香港的歷史地位和文化意義。

山頂纜車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也曾被國際導演取景,以拍攝電影與電視劇。可以說,山頂纜車不僅在香港具有非凡的象徵意義,對海外的人來說,也是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代表形象。

香港歷史的縮影

回顧山頂纜車的誕生歷程,既是一部香港纜索鐵路系統的歷史,也是本港近百年一段社會民生縮影。

早在1883年,香港人口已達至173,475人,居於太平山頂的家庭只有30至40戶。雖然早在1873年山頂酒店已開業,並且吸引了許多富豪名流光顧,他們往來太平山頂仍倚賴「轎」這種人力交通方式。

而在此之前的1881年5月,蘇格蘭人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已表現其雄心壯志,計劃建造香港島纜車鐵路,將美利樓與維多利亞峽連接起來,從而加快開發山頂地區住宅的速度。

1882年,史密夫的計劃獲政府批准,並成立香港高山纜車鐵路公司。山頂纜車終於1888年5月30日投入服務,成為全亞洲最早的纜車索道系統,鐵路全長1,350米,中途共設5個停車站。

最初的纜車採用塗上油漆的木材製造,車廂前後位置各設幾排敞開的條形座位,中央設一個廂房。纜車可容納30名乘客,並以三種等級劃分,中央廂房預留給頭等貴賓。在1908至1949年,纜車上首排兩個座位預留給當時的港督乘坐,座位背後更有一塊刻上「此座位留座予總督閣下」的銅牌。直至開車前2分鐘,這排座位絕不能佔用,以備港督突然到來使用。

山頂纜車通車初期,頭等車廂票價3毫,二等車廂2毫、三等車廂1毫,回程一律半價。通車首日共服務600名乘客,首年客流量已達15萬人次。而當時纜車仍由燃煤所產生的蒸氣推動,直至1926年,山頂纜車不再採用燃煤,改由電力推動。

1941年12月11日,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佔領九龍半島,及後山頂纜車機房受擊損毀,一枚炮彈的碎片嵌於纜車兩台綱纜鼓輪底下。戰爭結束後,山頂纜車再次投入服務。

(從左至右)第一代至第四代山頂纜車

荷李活電影遠道而至取景

山頂纜車與太平山景致,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50年代,荷李活電影導演和演員慕名而來取景者不少,其中作品包括由奇勒基寶主演的電影《命運戰士》,該電影首尾兩幕皆在山頂纜車車廂內拍攝,此外,著名美國電視劇《Love Boat》 亦曾在山頂纜車取景。

1959年,72座全金屬纜車車廂投入服務,它就是今天我們所見的全自動化車廂的前身。其實早在1989年,山頂纜車當局已耗資6千萬,引進由微型處理器操控的電力驅動系統,並由當年的港督衛奕信爵士於同年9月20日主持啟動儀式。

1988年5月,是山頂纜車成立百周年紀念的日子,當時郵政局推出了特別的郵政封章,吸引大量山頂纜車迷與集郵愛好者購買。

山頂纜車魅力依然

自早期營運開始,山頂纜車一直是藝術家和攝影迷的寵兒,用畫筆與鏡頭,記錄纜車多采多姿的身影。早期的照片不僅在山上或山下的站台繪畫和拍攝,有些作品更在沿鐵路不同地點取景,讓我們得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到山頂纜車和山頂風光。早年流行利用黑白照片,加以彩繪美化,以製成明信片,售予本地和海外遊客,山頂纜車明信片自然是受歡迎的款式之一,遊客除了體驗難忘的纜車旅程,一睹山頂醉人景觀,更可寄發山頂纜車明信片給親友,留下回憶印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人們對以山頂纜車的拍攝興趣有所減退。也許,相比於創新先進的交通工具及變化不斷的香港城市輪廓,山頂纜車予人的新鮮感或有點遜色,然而,山頂纜車不論在香港交通、旅遊、經濟發展的變遷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如今,第五代酒紅色山頂纜車已在6月27日向港人告別,今年年底將迎來第六代全新車廂。而其中一輛第五代纜車,將於近堅尼地道路軌旁作展示,象徵着它對香港旅遊業及經濟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最新消息及活動詳情,可瀏覽The Peak I Love You網頁

圖:The Peak I Love You網頁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17421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