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中國,鼎立世界文明數千年,創造出燦爛的青銅文化藝術。古代社會,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青銅大鼎歷來為國之重器,社稷象徵;有銘文者,更用以稱揚先祖之美,明示後世之用。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介紹,今次策劃的特展將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戰國的有銘青銅鼎21件,均為上海博物館1952年成立以來,社會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贈。

中國國家博物珍藏的「大盂鼎」(上博提供)

潘氏藏鼎傳為佳話

據了解,大克鼎、大盂鼎與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稱「海內三寶」,是迄今為止有銘青銅鼎中最大的兩件,於十九世紀先後出土於陝西眉縣、扶風地區,後為收藏名家潘氏家族珍藏,歷經戰亂,世代守護。新中國成立後,潘氏後人潘達於代表家族將此雙鼎無償捐獻給國家,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之際,大盂鼎應徵北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自此盂克雙鼎,鎮守南北,見證中華民族千秋偉業。

多件珍寶匯聚一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盂克」雙鼎重聚滬上,,特展還將展出多件青銅器,可以說每一件都有故事。包括香港收藏家範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的秦公鼎,孫煜峰先生捐贈的劉鼎,李蔭軒、邱輝夫婦捐贈的寧女父丁鼎,沈同樾女士捐贈的父庚祖辛鼎等另19件青銅鼎等,將共同演繹展覽,以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感恩並弘揚捐贈者的愛黨愛國情懷,激發博物館合作的文化傳承力量。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克鼎」(張帆攝)

宣傳藏家的愛國情懷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堪稱中國文物天地最壯美、最瑰麗的詩篇之一,從文物的前世今生來看,它們的前世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那種燦爛輝煌,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青銅藝術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從晚清以來,收藏家的藏寶和護寶行為中,我們看到了收藏家發自內心的最深摯的愛國情懷,還有對文化傳承的那種熱忱,那種力量。……這種捐贈行為也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各界愛黨愛國,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建設新中國的一種情懷,因此選了2021年「七一」建黨百年之際來辦這樣一個獻禮展覽。

在展覽期間,上海博物館還將舉辦「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學術研討會」,邀請數十位國內學者圍繞商周考古新發現、青銅器與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開研討。

原文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6/10/AP60c20aefe4b08d3407c577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