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集思港議】香港大學生何以淪為反華勢力「白老鼠」?
作者:張敬偉   來源:大公報    2021-06-07 14:34

摒棄教育亂象,理順教育體制機制,培塑香港教育界的愛國愛港觀,對進入良政善治新時代的香港至為重要,正當其時。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不排除將來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但今屆政府重視公民教育多元化,現時不同科目都包含國民教育知識,例如小學常識科會觸及香港與國家的關係等內容,故暫時毋須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但強調會與時並進,有需要時就做。他認為,國民教育不只是知識,情感上愛國亦十分重要,因此會給學生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例如到內地交流或工作等,相信親身經歷有助學生建立愛國情懷。

「戀殖」教材荼毒學生已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體現教育是一大命題。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和學術的養成,更是愛國愛港思想意識的涵養和愛國情感的培塑。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英美等西方世界──尤其美國,即使是外來歸化者,也要進行愛美國的宣誓。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首先愛的是「一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後才是香港。「不愛國家愛香港」這不僅有違「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也不合乎人情常理和法度。須知,香港基本法明確了「一國兩制」的原則,更為所有港人規定了愛國愛港的義務責任。

以往香港教育界亂象紛呈:

一是所謂形形色色的通識教材,充斥着「戀殖」內容,對於港英政府管治缺乏足夠的批評,而更多的是稱讚。這種「戀殖」的殘留,何嘗不是港英時期推行「愛英國主義」洗腦的結果?而這,凸顯香港社會的極大悲哀。

二是各種歷史通識教材更是缺乏基本常識,尤其對於港英歷史信口胡說,缺乏歷史客觀態度。以某小學的中國史教材為例,竟稱鴉片戰爭源於中英兩國當時的所謂「政治、貿易體制和司法制度衝突」,卻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大量白銀外流,以及鴉片帶來的毒禍等,引起輿論爭議。

三是黑教材帶來的流毒相當深遠。譬如上述教材為將鴉片戰爭「合理化」,反指中國「傲慢」。

四是香港教材對西方世界普遍讚美對中國則多加指責。除了讚港英管治歷史外,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試中,更出現試圖洗白日本侵華史實的試題。

如此教育觀和教材,自然是誤人子弟,不僅難以培養出愛國愛港的人才,反而毒化了年輕人,讓相當一部分港青變成崇洋媚外的反中亂港分子。因此,香港回歸祖國接近24年,除了不安分、身心俱浸淫於「戀殖」思維的攬炒派不斷製造麻煩外,教育界也整體「營養不良」──因為缺乏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而被反中亂港流毒侵佔。在西方反華勢力及攬炒派上躥下跳的情況下,缺乏愛國情懷的青年學子容易成為攬炒派製造街頭暴亂、西方反華勢力導演港版「顏色革命」的馬前卒。部分教育界人士更視包庇黑暴分子為「開明」──須知,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只要違法犯罪就必須受到懲戒。這是基本的法律常識,若教育界人士以此包庇「壞孩子」,則遺毒無窮,將播下貽害香港繁榮穩定的種子。

加速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初,因參與「修例風波」被拘捕的逾一萬多人中,學生佔了四成,當中逾半是大學生。青年學生何以若此?除了學校管理不嚴,攬炒派的氣焰囂張和西方反華分子的鼓噪外,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出了偏差。除了養不教父之過,學校顯然也沒有盡到教育責任。

至於部分學生容易受到西方勢力的慫慂與鼓勵,也是因為香港愛國愛港教育缺失所致──愛國主義正面教育匱乏,反中亂港等歪門邪道自然容易佔據部分學生的腦海。

近日,《美國經濟評論》泄露西方資金僱用香港科大學生當「白老鼠」,參與一項所謂的「社會實驗」,美其名研究示威模式,實則煽惑學生參與反政府示威。負責研究的所謂「學者」來自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哈佛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等。這篇所謂論文竟稱「抗議是香港穩定的源頭」,這與佩洛西的「暴力是香港美麗風景線」如出一轍,是西方煽動港版「顏色革命」的鐵證。

這也凸顯,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缺失已經成為結構性沉疴,從而讓西方反華意識形態在香港教育界大行其道。因此,香港教育亟需正本清源,在香港國安法培塑的法治環境下,加速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教育局的監管職責,約束教協行為,編纂符合「一國兩制」和強化愛國愛港意識的通識教材,完善香港國民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民教育多元化不能凌駕於愛國主義教育之上。不能再讓香港教育亂下去了。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