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獅子洋畔,橋墩林立,江海交匯的施工現場熱火朝天。作為聯結南沙與東莞的超級工程,獅子洋通道正加速推進,廣東中行60億元中長期貸款為其建設注入堅實金融動能。與橋梁建設同步,一整套服務區域協同與規則銜接的金融體系,也在南沙加快成型,制度型開放正在從「施工圖」走向「實景圖」。
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下稱「南沙金融30條」),標誌着南沙在高水平開放與灣區協同中的金融改革再進一步。作為在南沙深耕多年的金融主力軍,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下稱「廣東中行」)在政策推出後,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聚焦科技創新、港澳協同、制度開放等維度,以實打實的資金支持和機制創新,持續服務國家戰略精準落地。
協同港澳 打造「跨境生活圈」
從人才落地到企業運營,從教育醫療到日常支付,金融正嵌入港澳居民在南沙的「生活肌理」。「南沙金融30條」提出,推動南沙在金融服務便利化、現代化、數字化方面實現突破,成為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廣東中行依託南沙自貿區制度創新優勢,聚焦民生服務與跨境機制對接,不斷拓展「跨境生活圈」的金融外延。
近年來,南沙中行持續完善服務港澳居民的便利化措施:在賬戶端,加強渠道建設,支持港澳客戶自助開立個人結算賬戶,提供線上便利化薪酬購付匯服務,便利港澳居民個人資金結算;在支付端,率先為廣州市首家粵港澳三方聯營律師事務所提供便利化跨境結算,便利國際專業人士跨境執業,助力吸引高水平國際人才;在政務端,開展灣區社保通(又稱跨境社保服務)合作項目,設立「港澳居民社保卡專窗」及社保經辦服務點,提升對港澳居民的社保服務水平。
住房、教育、醫療等重點民生領域也逐步形成系統化服務體系。南沙中行與港資房企建立按揭合作機制,重點面向港澳人士推出一站式置業服務;在港人子弟學校試點「智慧校園」金融平台,實現賬戶管理、繳費支付、代發薪一體化;在中大附一南沙醫院試點「長者券」跨境醫療結算,並成為目前南沙唯一服務覆蓋全部三甲醫院的銀行。
在金融服務模式上,南沙中行密切聯動港澳等境外機構,開展跨境貿易融資業務超1500億元,有效暢通資金、資產和資源在大灣區雙向流通渠道;推動「開戶易」「置業易」「理財通2.0」等特色產品升級,實現港澳居民從開戶到資金調配的全流程線上化。
制度連接,服務直達。隨着「南沙金融30條」進一步細化落地,跨境金融正從制度試點走向場景常態。
廣東中行科技貸款餘額超2700億元
作為「南沙金融30條」重點提出的發展方向,科技創新、數字產業、高端製造等領域正成為南沙金融賦能的主陣地。廣東中行立足灣區產業圖譜與政策指向,持續推進「金融鏈」向創新「源頭」延展,激發區域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在廣州南沙,一家名為廣東蘑菇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的AI企業,正在通過智能算法為工業設備節能降碳提供系統解決方案。針對融資難問題,南沙中行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快速批覆1000萬元中期貸款,有效緩解企業階段性支付壓力,支持其持續技術攻關與產業協同。
蘑菇物聯是中行服務「AI+製造」方向的一個縮影。截至4月末,廣東中行科技貸款餘額超2700億元,為超1.8萬家企業提供授信支持。其中,中行在廣州地區通過「科技信貸風險資金池」機制累計入池近900億元,市場佔比超51%;南沙中行為近460家入池企業授信,金額佔比超43%,在南沙銀行中排名第一。
助力南沙打造制度型開放前沿陣地
隨着「南沙金融30條」提出加快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廣東中行為南沙對外開放和產業引資提供系統金融支撐,率先實現了新政項下跨境支付便利化服務、國際專業人士執業便利化服務、航運特色金融服務、跨境資本流動服務及國際金融交流平台建設服務等創新首發。
在跨境金融方面,廣東中行加速推進金融科技賦能跨境支付服務升級,與廣東首家外資支付機構「雲匯支付」共建跨境人民幣支付渠道,為廣州航運交易所提供「貨幣橋」跨境匯款,大力推動海運費以跨境人民幣結算,為廣州南沙「國際航運樞紐」戰略注入制度型金融動能。
制度型金融創新不斷提速。面向境外投資者,廣東中行配合推動多家基金公司落地南沙跨境投資試點項目。目前,南沙中行已協助多家企業在南沙獲批QFLP額度,總金額超90億元。
綠色金融是制度突破的重要方向。廣東中行連續多年協助廣東省政府在澳門、香港發行人民幣綠色債券,構建了與離岸市場聯通的制度樣板。截至4月末,綠色貸款餘額超過3800億元,五年年均增速超過60%。
當前,南沙肩負制度型開放試驗示範的重要使命,背後離不開強韌的金融支點與系統支撐。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將緊扣「南沙金融30條」,夯實南沙高水平開放的金融基礎,為南沙高水平開放提供穩定金融支撐,助力南沙成為融通三地、面向世界的制度創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