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一批批廣東特色農産品發展壯大,帶動農民增收緻富
作者:彭琳 鍾烜新   來源:南方日報    2024-09-24 10:34
【識港網訊】9月22日,廣東省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茂名化州市開幕,來自全省各地的特色農産品琳琅滿目,吸引觀衆駐足品嘗、購買。

【識港網訊】

金秋時節,南粵大地瓜果飄香,一派豐收景象。

稻米、芋頭、香蕉、化橘紅、柚子、羅非魚……9月22日,廣東省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茂名化州市開幕,來自全省各地的特色農産品琳琅滿目,吸引觀衆駐足品嘗、購買。

豐收的喜悅場景,是廣東大力發展“土特産”的一個縮影。增城絲苗米、徐聞菠蘿、茂名荔枝、梅州蜜柚、連州菜心、鳳凰單叢茶、翁源蘭花……近年來,廣東高度重視鄉村特色産業,加快把“土特産”培育成大産業,一批批特色農産品在帶動農民增收緻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立足資源禀賦▶▷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産”

近日,2024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公示,廣東再有23個農産品入選,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盤活資源發展壯大“土特産”。

時下,“中國麻竹筍之鄉”——清遠英德迎來收筍旺季。數據顯示,英德市麻竹筍種植面積達80.81萬畝、年産量超120萬噸。

來到西牛鎮等主要産區,随處可見忙碌的身影,農民砍刀揮落,一棵鮮嫩的西牛麻竹筍倒下。西牛麻竹筍被當地人稱爲“剝皮黃金”,因其筍味香濃、鮮嫩爽口,頗受消費者喜愛。

“小竹筍”撬動“大産業”。西牛鎮率先啓動鎮域産業園建設,圍繞從種苗供應、生産加工、倉儲物流等關鍵環節的全産業鏈體系,發展精深加工。7家加工企業,54個專業合作社,200多個家庭農場及加工點……一個完整的麻竹筍加工産業孕育而生。

通過規模化加工生産,“土特産”西牛麻竹筍制成螺蛳粉“靈魂”酸筍,“圈粉”海内外。如今,西牛麻竹筍産值接近67億元,年内綜合産值有望破百億元。

出圈的“土特産”不止西牛麻竹筍,還有梅州蜜柚。

梅州大地,柚子樹上盡是金黃色的柚果。好山好水出好柚,作爲全國第二大蜜柚産區,梅州去年柚種植面積達65萬畝,總産量95萬噸。

在梅縣區松口鎮洋坑村、盤龍村,天蒙蒙亮,柚農們便來到果園采收蜜柚。

工人有序埋頭包裝,主播則現場帶貨爲大埔蜜柚打call……這是梅州萬川千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庫裏的一景。近年來,該公司負責人丘牡香持續發展電商團隊,不斷開拓國内外市場,幫助當地農戶銷售蜜柚。

蜜柚是農戶增收緻富的“金果子”。丘牡香介紹,公司收購農戶的蜜柚價格在每斤1.8元至2元之間,質量好的蜜柚收購價可達到每斤2.5元。

果香迎客來。當前,梅州蜜柚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梅龍高鐵的開通縮短了廣深等大灣區城市到梅州的車程,越來越多遊客、采購商乘坐高鐵到梅州買蜜柚。

近年來,全省各地持續做好“土特産”文章。

在廣州,增城區絲苗米全産業鏈示範項目已全部實現水稻種植全程托管、集中育秧、集中烘幹,種植高端絲苗米品種。

在汕頭,南澳漁民傍海而生,因海而富,海上牧場産業興盛。南澳島有一百多年的牡蛎養殖曆史,全島牡蛎養殖面前積達2萬多畝,年産量在3萬噸以上。

在茂名,全市85%的農戶從事荔枝生産,種植面積近140萬畝,年産量近60萬噸。荔枝全産業鏈産值超110億元,荔枝主産鎮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經農業農村部認證登記的綠色、有機、地标、名特優新農産品總量達1470個、地理标志農産品6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478個。如今,越來越多廣東“土特産”走出鎮村,跨越山海,進入全國市場。

強化科技支撐▶▷

“土特産”産業鏈延鏈強鏈

做好“土特産”文章,離不開科技賦能。我省擁有多家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糧油、水果、蔬菜、水産等方面的科研水平領先全國。

以荔枝爲例,長期以來,保鮮期極短是阻礙荔枝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題。如今,廣東在荔枝保鮮方面率先攻克了技術難題。

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産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徐玉娟介紹,針對荔枝采後保鮮、減損與貯運技術等難點,已緻力攻關10餘年,研發了多項荔枝保鮮技術,建立了集預冷、減菌、包裝、凍眠、貯藏等爲一體的荔枝全鏈條保鮮技術體系。

“我們的保鮮技術可使保存10個月左右的荔枝維持八九成風味,實現荔枝的全年上市。”徐玉娟表示,目前該項技術已經産業化應用,将大大延長荔枝保鮮周期。

農以種爲先。種業振興,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及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廣東加強優良品種的研發選育。

今年7月,位于惠州的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海洋漁業試驗基地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活動——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适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啓動,将集中力量開展良種培育、繁育技術攻關,涵蓋金鲳魚、花鲈、石斑魚等28個現代化海洋牧場潛在适養品種。

2023年以來,廣東重點發力海水種業,培育出金鲳魚新品系“鲳豐1号”,在全國率先突破硇洲族大黃魚、黃金鲹、章紅魚、黃唇魚、藍圓鲹人工繁育技術,實現花鲈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

做好“土特産”,産業鏈的“延鏈”拓展尤其重要。

茂名高州,廣藥王老吉廣東荔枝産業園的生産線,一小時可處理10噸荔枝鮮果。

這是目前全國唯一能加工荔枝清汁的生産線,也是國内單線産能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荔枝榨汁生産線,填補了荔枝加工技術的空白。

如今,茂名荔枝産業鏈不僅縱向上補齊加工短闆,還在橫向上融合農文旅發展,推動“土特産”從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轉變。

高州正在舉全市之力打造的柏橋荔博園,就是其中代表。這是一個以荔枝文化爲主題的産業示範園區,占地1.5萬多畝,橫跨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範帶上的根子、分界、泗水3個核心鄉鎮,園内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農特産品和自然景觀資源。

“我們希望通過荔博園的建設,串聯起荔枝生産路、生活路、旅遊路‘三條路’,探索推進‘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的高州模式。”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州市委書記王土瑞說。

打響品牌建設▶▷

廣東“土特産”走向全國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離不開特色農産品“金字招牌”的打造建設。

近年來,廣東加大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引導基地、企業及相關主體加入廣東“土特産”品牌體系,鼓勵生産、流通主體在産品包裝上印制廣東“土特産”品牌logo,形成“品牌+企業+産品”價值鏈。

橄榄是潮州市的特色優勢産業,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總産值突破10億元,在帶動村民增收緻富和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中,又以潮安區文祠鎮的橄榄久負盛名,加工成的橄榄汁、橄榄酒、橄榄醋等橄榄制品銷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牽頭組成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後,進一步豐富橄榄産業内涵、以“潮州橄榄文化周”爲平台,促進潮州(文祠)橄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如今,文祠橄榄産品走進大灣區展銷,深受灣區市民喜愛。連續三年舉辦的橄榄文化節(周)活動,促成50多項合作,意向金額超4000萬元,擦亮了潮州(文祠)“橄榄文化”品牌。

做好“土特産”文章,需要加快形成“一品一标”的生産标準和溯源體系。

江門市新會區正在逐步探索新會柑種植規範化标準化,同時,建立新會陳皮數字化溯源體系,消費者可認準“新會陳皮”商标标識放心購買。

而在汕頭,澄海區錨定獅頭鵝百億産業集群目标,大力推進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獅頭鵝全産業鏈發展。

今年7月,汕頭市澄海區“獅頭鵝城—隆都”項目建成啓用儀式暨2024年隆都鎮“百千萬工程”招商推介會舉行。澄海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獅頭鵝生産基地,擁有“世界鵝王之鄉”的美譽。2022年,在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頭指揮部,隆都鎮依托轄區内獅頭鵝全産業鏈發展優勢,謀劃“獅頭鵝城—隆都”項目。項目一期建設用地約5畝,總建築面積6090平方米,打造引領鵝産業、鵝文化發展的新地标、新引擎。

澄海區委書記王楚彬表示,“獅頭鵝城—隆都”項目建成啓用,将進一步傳播“鵝”文化、擦亮“鵝”品牌、壯大“鵝”産業。

專家指出,圍繞打造優勢品牌、标準體系建設以及拓展消費市場等關鍵環節,廣東各地打出“組合拳”,統籌開展品牌營銷系列活動,講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價值,助力廣東“土特産”走向全國。

责任编辑:l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