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誇啦啦藝術集匯(誇啦啦)將於5月18至19日假上環文娛中心與公眾分享「創意交匯:科藝之橋」實踐研習項目的成果,兩位藝術家朱卓慧和朱曉芳科學家邵志遷,以 DNA 為主題激發想像,透過「藝.基因」展覽向公眾展示他們跨界別協作的創作,活動另設免費互動工作坊,帶領對科學與藝術有興趣的大人和兒童,了解藝術家和科學家創作的思考過程,並製作屬於自己的DNA主題作品。
科學家藝術家跨界同台 妙思激盪創意火花
「創意交匯:科藝之橋」靈感源自達文西在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繪製的《維特魯威人》。這幅家傳戶曉的人體圖像,象徵藝術與科學的交匯。邵志遷平時在實驗室和電腦研究基因,這次展覽,他以富突破意義的手法呈現DNA 模型,務求開拓觀眾想像空間。
邵志遷認為,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的過程有諸多相似之處,跨界交流可為雙方帶來新的啟發和創意火花。科研與藝術,創作的初衷都是觀察周遭事物,發現新奇點,並將其融入自身專業知識。當科學知識與藝術元素融合時,令人驚喜的創意便應運而生。若只專注於自己那一方小天地,想像力會陷入桎梏之中,「我們經常都要抽離一下,去看不同的事物。」
他相信不論從事科學還是藝術工作,都要用心觀察,不過於局限自我,多着眼於自身專業之外,在溝通中互相給予「刺激」。因此,當邵志遷有機會與藝術家溝通時,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對DNA的認識傾囊相授。
邵志遷還認為,科學家與藝術家都是心懷執着信念之人,不斷堅持與開拓,以貫通從無到有的創作之路。
欣賞大師達文西作品 藝術源泉滋養科學靈感
邵志遷透過欣賞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文西等藝術家的傑作,從中獲得諸多啟發。他認為觀察藝術作品的造型和構圖,能激發無窮創造力。
「我會不斷看不同資訊,特別是以前的藝術作品。畫家用筆畫一條線,而我是用DNA。一樣是畫一個結構出來,其實本質沒有分別,只是我們用的媒介不一樣。」
邵志遷希望透過藝術科學展覽,鼓勵更多年輕人了解藝術在科研中的潛在價值,以及藝術為科學發展帶來的巨大靈感。他希望改變部分人認為藝術並不重要的想法,並強調從事科學並不是一開始就非要做出有用東西這想法。
「很多時候科學就是這樣,通常是有東西做出來之後,才會發覺這東西有甚麼好處,而不是一開始我們做科學研究,就只想着要解決某個問題。」
培養學生多元興趣 放飛想像之翼孕育創新力
在談及該展覽想達到的教育效果時,邵志遷表示,學生背景各異,志向與興趣不盡相同。香港教育應給予學生更多空間,讓他們嘗試不同領域,培養興趣和想像力。
他相信當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時,他們就能發揮無窮創意,主動完成學習任務。邵志遷從自身經歷出發,說小時候成績差是因為缺乏學習動力,一旦對某個領域產生濃厚興趣,就會自發運用想像力鑽研探索。
「於我而言,這個展覽最想達到的效果就是多吸引一些學生前來交流。最好是有學生對我做的內容感興趣。當然,沒有興趣也不要緊的,起碼知道原來學完藝術,也可以在科學上有所發展。我希望令學生意識到,他們需要多接觸不同事物。」
「藝.基因」展覽
日期:2024年5月18日至19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10時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6樓展覽廳
免費入場
互動工作坊
公眾場|2024年5月18日 下午2時30分至4時
親子場|2024年5月19日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6樓展覽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