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從議助工作談本地“港漂”參政議政 ——專訪立法會議員助理李宇阳
作者:沈雨青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3-12-21 21:24

一個初出茅廬的內地港漂想在香港參政議政?立法會議員助理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立法會議員助理(簡稱“議助”),從名稱上我們不難想像,這並非是一個長期或光鮮的職位,由於現時議員助理缺乏晉升制度,隨着僱主(議員)任期期滿,這些議員助理也將隨時面臨失業風險,縱然被另一議員聘請,以往的年資亦不能累積。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份看似繁重且細碎的工作,卻為不少政圈小白帶來了不可小覷的人脈關係,並精準鍛煉了其參政議政的能力,故當中有數名佼佼者,在從事數年議助工作後,直接越過艱難的公務員晉升體系,一舉成為港府政治委任官員中的一份子,抑或是直接參選,成為了一名立法會議員。

尤其2020年以來,議助團隊中,更屢現年輕港漂的身影,所以記者想,在此一封面專題中,立法會議員助理,或是無法繞開的一個重要元素。

立法會議員助理,一個短期但有“前景”的職位

“舉個例子,運輸及物流局政治助理陳閱川,發展局政治助理黃詠儀,律政司副司長政治助理陳倩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治助理李世華,這屆港府中不少政治助理,以前都是立法會議員助理,包括香港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以前也是議員助理。”立法會議員陳沛良的議員助理李宇阳告訴記者,“(當議員助理)是一個不錯的參政議政的途徑,本屆港府也開始有意無意地選擇一些有議助經驗的人,進入港府團隊當中。”

與此同時,對於初出茅廬的青年而言,立法會議員助理這份工作,其薪資待遇也並不算差。

據立法會議員申請發還開支的文件顯示,本屆人工最高的議助是為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助理,月薪達7.18萬元,較去年的6.9萬元多2,800元,即加薪4%,高過“老闆”(議員)的1.9%加幅(立法會議員獲加薪1.9%,10月1日起生效。一般議員月薪由10.5萬元,增至10.7萬元)。

而上屆立法會議員助理中,最高薪酬紀錄更加亮眼,上屆議員中,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曾以近7.7萬元重金聘請1名特別助理,比今年最高薪議助還要多出5,200元。

“議員助理其實給我帶來過很強的成就感”

“2022年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當中有一條是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為兩年。我不清楚這條措施能夠達成,是否完全因為我,但我清楚地記得,在公布《施政報告》前夕,特首諮詢議員時,我們辦事處確實提過這麼一個意見,而這個意見,就是由我提出的,因為我親身經歷過IANG續簽這個問題,了解過其中的艱難。”

“我當時還特地發了一個朋友圈,因為這件事我非常有成就感。”時隔一年,當李宇阳再次回味自己為香港社會帶來的一點改變之時,仍難掩興奮。

李宇阳告訴記者,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包括對外對內聯絡工作,議員辦事處的恆常運作,應對突發事件以及政策研究及文書撰寫等等。這些細碎的工作,鍛鍊了他與人溝通,待人接物的水平,亦為其積累了一定的參政議政的經驗及資本。

“比如我在幫我老闆參選時,為了見選委,與老闆一齊跑了八十多場,也是在這個困難的選舉過程中,我和老闆建立了一個互信的關係,老闆也願意提攜後輩,給我提供更多途徑,讓我獲得鍛煉。此外,我也要感謝我所服務的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相信我,也願意給我機會,讓我在25歲的年齡就做老闆的選舉代理人。”

“而且因為議員平時會接觸到很多社會的持份者,了解不同界別對同一個議題的觀點。”李宇阳指,立法會議員助理工作,很大程度讓他對香港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亦精準鍛鍊了其參政議政的技能。

“比如今年年初,我們議員提了一個議員議案,叫做《改善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由於此議案是我全程跟蹤,在提案之前,我需要做足功課,包括聯絡精神健康相關的NGO,邀請不同的社會持份者深入探討,等等。”

“政治助理是我將來發展目標”

“其實我之後的打算就是看(未來)是否有機會嘗試政治助理(的工作)。”在李宇阳看來,港府的政治助理,是委任制官員中的一層,亦是港府高官未來重要的後備力量,所以他將此職位當作了自己未來幾年的一個“小目標”。

“香港過去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無論中央出台什麼政策,香港本土社會對此解讀並不足夠,也不夠敏感,儘管有關情況這幾年有所改善”。比如在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會議公報中有提出“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但當時由於修例風波的社會背景,香港本地並沒有特別多人關注這個事情,仍然處於一個非理性的狀態。“我想如果當時的香港能夠及時關注到,並想辦法堵住漏洞,會不會故事就是另一個走向,當然歷史已經無法假設。”所以李宇阳認為政治敏感度以及政治判斷力,是政治助理應率先具備的能力,而在此一能力上,兼具內地背景及了解香港社會的“港漂”人士具備相關優勢。

此外,因應兩地社會制度及教育環境不同,在李宇阳看来,良好的寫作技巧及對內地政策的解讀也是港漂相比本地青年一個很大的優勢。

“永遠多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是,港漂對內地了解的這個優勢如果把握不好也會變成自身的劣勢。比如有一些港漂很抗拒新的改變,容易將內地解決問題方法或者思維方式擺在香港,以內地角度分析香港本地社會議題的發生。”李宇阳認為,生搬硬套容易產生水土不服,亦很難真正理解並融入香港社會。建議港漂首先要多學習粵語,才能了解本地文化,其次更不要將自己僅僅局限在港漂的圈子裏,或者只看內地的社交媒體,或者只是使用內地的網站。

而李宇阳認為,擴寬自己的選擇範圍,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所以他也告訴記者,港漂如果想在本地有更好發展,可以積極參加香港本地社團與各類非正式平台。“比如我參加了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也參加了政府的醫療輔助隊。”

“一個沒有背景的港漂,如何參政議政?”

當被問及如何參與不同的團體,融入香港本地圈子時,李宇阳則告訴記者,對於一些尚未畢業的港漂青年而言,可以嘗試加入學校的學生會,以及社會上的“同鄉會”,在此二社團中積累的人脈,已經足夠讓政界“小白”接觸足夠資源。

此外,據記者查證,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去年12月20日公布《青年發展藍圖》中明確提到要擴大青年委員自薦計劃、鼓勵青年參與地區建設、建立青年交流平台。

具體而言,年齡介乎18至35歲,並有志服務社會的青年,可自薦成為指定政府諮詢委員會的委員,或積極上網搜索相關信息,參與各政策局成立非正式定期青年交流平台。

或許,港府中下一批政治委任官員中,就會出現“港漂”的身影。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