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低碳飲食 真能減肥?
作者: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牛超群 刁雯蕙   來源:深圳商報    2021-05-10 17:40
“四月不減肥,七月徒傷悲”。夏天的腳步臨近,減肥一族們紛紛開始了“低碳飲食”。

【識港網訊】

CFP供圖

“四月不減肥,七月徒傷悲”。夏天的腳步臨近,減肥一族們紛紛開始了“低碳飲食”。 5月7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約翰·斯彼克曼參與提出了“低碳飲食”減重的全新原理。相關文章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

低碳飲食在學術界也被稱為“生酮飲食”,即通過攝入高脂肪高蛋白、但極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膳食模式,從而達到減重效果。

目前,關於這一飲食方式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較為流行的“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CIM模型)認為:攝入碳水化合物會引起餐後胰島素水平激增,從而促進機體攝入的能量儲存到脂肪組織中,導致其他組織產生飢餓信號,進一步刺激進食。但低碳飲食則會打破這一循環,由於其對餐後胰島素水平的刺激作用有限,會降低進食慾望,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斯彼克曼教授對這一原理提出了質疑。

團隊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凱文·霍爾博士合作,在現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替代模型——能量平衡模型。

“對於理解人類為什麼會發胖,以及低碳飲食為什麼有助於減肥,CIM模型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但是動物實驗和人類實驗的結果,都證明該模型是錯誤的。” 斯彼克曼表示。

CIM模型認為胰島素是刺激進食的關鍵。而斯彼克曼團隊提出的能量平衡模型認為,致肥的膳食模式造成能量攝入值增加,從而引發能量失衡。

導致肥胖發生的原因是多維度的。文章認為,胰島素對於調節肥胖固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肥胖的發生是胰島素和其他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瘦素、脂聯素等,而不是單一的碳水化合物-餐後胰島素水平調控通路。

此外,相較於攝入碳水化合物導致餐後胰島素水平升高,斯彼克曼傾向於認為基礎胰島素水平更重要。因為釋放和吸收脂肪的過程,對基礎胰島素水平更敏感,而低脂或者低碳水飲食都可以降低基礎胰島素水平,所以基礎胰島素水平可以對能量平衡做出響應。

“低碳飲食雖然有效,但是其作用機制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複雜。”斯彼克曼說。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105/10/node_A03.html#content_1028280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