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1-327.jpg)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而作為天氣和氣候的主要驅動者,海洋的細微波動也會給我們的氣候和天氣帶來變化。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海洋、我們的氣候和天氣”。在此之際,記者從深圳市氣象局採訪獲悉,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60多年來深圳正悄然經歷著以氣溫升高、濕度下降、極端降水增多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歷程,近10年影響深圳的颱風從每年2.6個增加到每年4個,短時降水雨強不斷刷新記錄。深圳市氣象局呼籲,氣候變化的影響已滲透入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要關注我們的海洋與氣候,保護好我們的生活環境。
未來5年強颱風概率增加
根據《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年發表的《海洋的變化及其對中國氣候的作用》,1958年-2018年這61年間,全球海洋平均海表溫度升高了0.54℃左右,中國近海區域海表平均溫度上升幅度高於全球平均。
深圳市國家氣候觀像台高級工程師張麗告訴記者,氣候變暖和海溫升高的雙重背景下,深圳的氣候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氣候變暖為颱風提供更多的能量,近10年影響深圳的颱風頻次增加,從2015年前的每年平均2.6個,到2016-2020年增加到每年平均4個。其中,南海颱風影響深圳的頻次增加更明顯,由2015年前的每年平均0.8個,到2016-2020年增加到每年2個。整體上,近10年影響深圳的颱風總數有增加趨勢,其中嚴重影響的個數增加明顯,2015年之前平均0.6個/年,2016-2020年平均2個/年。
她表示,未來5年,影響深圳的颱風將呈現“頻次增加、季節變長、強度增強”的特點,強颱風的概率會增加,因此需要警防高密度強颱風的影響。
短時降水雨強不斷刷新歷史
在全球變化下,短時極端強降水正逐漸成為影響我市最主要的氣象風險之一。據深圳市氣象局統計分析,深圳的暴雨日雨量極值增加趨勢明顯。 1997年以來,深圳日雨量極值超過300毫米的年份有10次,其中6次出現在2008年以後,2016-2018年日雨量極值都超過了300毫米。
短歷時降水的雨強也不斷刷新歷史極值,2019年記錄到的1小時雨量極值136.5毫米和2小時雨量極值189.8毫米,都已創造了歷史記錄。局地暴雨的風險也不斷增加,比如,2020年局地暴雨以上的降水達44天。按照增長的趨勢及相似的大氣環流背景,2021年需要重點防範局地暴雨的影響。此外,近幾年的強對流天氣頻次也呈增加趨勢,2020年出現強對流16天,記錄到極大風10級,影響範圍較大。
呼籲關注我們的海洋與氣候
“在全球氣候變暖和本地快速城市化進程的雙重影響下,60多年來深圳正悄然經歷著以氣溫升高、濕度下降、極端降水增多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歷程。”張麗說道。
氣候變化會給經濟和生活都帶來影響。比如,海陸空交通會受暴雨大風、低能見度、高溫、雷暴等氣象條件的影響,妨礙安全運行。氣候變化也可能打破病毒、細菌、寄生蟲和敏感原的現有格局,產生新的變種,或激活某些新的病毒等等。
張麗表示,氣候變化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全球變暖和海溫升高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關注海洋與氣候變化,保護好我們的生活環境。
原文鏈接:http://wb.sznews.com/PC/layout/202103/23/node_A06.html#content_1005724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