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新藍圖中的“深圳任務”
作者:深圳商報記者 徐恬   來源:深圳商報    2021-03-23 15:02
日前,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規劃綱要多處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提及深圳,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被賦予更多新任務、新使命。從今天起,本報開設專欄,聚焦“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深圳任務”。

【識港網訊】

蛇口港。深圳商報記者 邢浩 攝

編者按

日前,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規劃綱要多處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提及深圳,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被賦予更多新任務、新使命。從今天起,本報開設專欄,聚焦“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深圳任務”。

在這個春天,一張新征程的藍圖正在展開,打開了人們對未來的想像空間,也拉開了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序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多處提及深圳,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出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建設深圳鹽田港東區等集裝箱碼頭,實施深圳等國際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

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以粵港澳大灣區等為重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

“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題設置“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節,明確了重點任務,包括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加快城際鐵路建設,統籌港口和機場功能佈局。深化通關模式改革。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

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繪就的藍圖。在中國南方串珠成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十四五”時期,粵港澳大灣區肩負國家新使命,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等,是挑戰,更是機遇。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有更大作為。深圳市委六屆十八次全會提出的2021年重點做好十方面工作中,包括“進一步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質增效”。 2月20日,深圳召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工作要點》,對2021年深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作了全面系統部署,確保大灣區建設每年都能有一批務實抓手,每年都能取得一批突破性進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先行示範區形成強大“雙區驅動”效應。

聚力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一節中提出的“兩個中心”與深圳密切相關,即“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如今,在世界夜景衛星圖上,從廣州到深圳再延伸至香港、澳門,是燈光最璀璨的區域之一,一條融研發、轉化、製造於一體的科技創新走廊正在這裡加快建設。隨著一個個合作創新平台加速建設發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正撐起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脊梁”。

“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是中央賦予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要使命之一。目前,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國家實驗室落戶深圳,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設。全市創新載體數量達到2693家,其中國家級129家。 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4.94%,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30%。深圳首設全國規模最大的百億元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獲批建設全國首批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在“種玉米”上,深圳還有更長遠規劃,正全力打造以鵬城實驗室為核心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制定深圳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發揮重大科技創新平台關鍵支撐作用,持續發揮“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功能和效應,不斷提高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效能。

做強深港重要極點推進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前海正“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2020年,前海深港合作區實現註冊企業增加值2586.05億元,同比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43.05億美元,增長11.7%,佔全市49.6%、全國的3%;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3萬家,實際利用港資占前海實際利用外資比例達88.3%。 2021年是前海“黃金十年”的開局之年,按照“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定位,前海正加快規劃建設“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

“西有前海,東有河套”,與前海遙相呼應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展也按下加速鍵。短短兩年間,長富金茂大廈、深港國際科技園(廣田國際中心)、國際生物醫藥基地、國際量子研究中心等高端產業平台拔地而起,涵蓋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前沿性領域的一批重大項目在這裡建成,創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動的科創園區已見雛形。

在推進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方面,根據《中共深圳市委關於製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圳將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化“前海模式”,建立健全對接港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跨境合作制度體系;高標準規劃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國際離岸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創新先導區。

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交通強國建設工程中,包括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實施長深高速公路擁堵段擴容改造,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等,提出建設“深圳鹽田港東區等集裝箱碼頭”“實施深圳等國際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粵港澳大灣區推進乾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大灣區居民嚮往的“一小時生活圈”漸行漸近。 2020年8月,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复,描繪了“軌道上的大灣區”最新藍圖,大灣區近期將實施13個總里程約775公里的城際鐵路項目、5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達4741億元。

深圳是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 “十三五”期末,深圳軌道交通邁入“400公里時代”,全市高快速路總里程突破600公里。 2021年廣東省交通佈局中,要開工深惠城際、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項目,並推進深大城際前期工作等,支持深圳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在鞏固深圳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地位方面,將加快推進鹽田港東作業區、西部出海航道二期等港口水運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近距離集裝箱內陸港規劃建設及平南、平鹽鐵路改造,增強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方面,深圳全面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已經邁入全球最繁忙機場行列。目前,機場衛星廳已完成主體工程,預計年內投用。機場三跑道正由市建築工務署組織開展填海施工,三跑道投入使用後,將可滿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噸的保障目標。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103/23/node_A02.html#content_1005869

责任编辑:lily